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王坤山 中西医结合科  | 副主任医师

  • 1884接受咨询
  • 237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痹证以“动、静”辨治体会

发布时间:2013-07-31 18:24:23  0人已访问

痹证以“动、静”辨治体会

    痹证乃气血经络被风寒湿等邪侵淫,闭阻不通,肢体、肌肉、经络、关节等处感到酸楚、疼痛、重着、麻木、肿胀或屈伸不利。临床症状时轻时重,常随气候变化而增剧,病情缠绵难愈,甚至终生难痊。病情严重者会造成骨骼畸形或瘫痪,早期还易并发风湿性心脏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笔者临证数十年,对痹证的治疗除常规的风、寒、湿、热痹辨证外,另僻“辨明动静,分别施治”收效甚佳。今不揣简陋介绍于下:

    痹证静止 以动制静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八纲辨证首提“阴阳”,而阴阳即包含着“动静”观点。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静则其性柔而阴,动则其性刚为阳。所以明。张景岳曰:“欲详乎其动静,需精察乎阴阳”。气的生理功能在人体作为一种“动力”,有推动作用,其性刚属阳;血主静,其性柔属阴。痹证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性,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和不同的阶段又有特殊的矛盾特征,亦有其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一面。若痹证日久。症见四肢各关节肌肉疼痛,沉重或酸胀麻木,痛处喜热畏凉,常遇寒冷或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在气候变化前局部疼痛酸楚等反应,关节无红肿,伴有头晕乏力等体虚表现。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无力。抗“O”,血沉正常,辨证为阴证,寒证,虚证。此类患者临床颇为常见,况且用传统的行、痛、著痹辨证治疗效果欠佳,甚或很难确定证型,治疗应遵张景岳之“阴亢者胜之以阳”,以动制静。据此自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宣痹止痛之动药组成的动痹汤(丸)(药物组成略)。疗效满意。

    痹呈动症 以静制动 

    “动症”意指痹证在发展的过程中或某一阶段,正邪交争,邪气偏盛,机体呈现一系列兴奋的,亢进的证候。症见痹证四肢关节红肿,疼痛较重或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痛或抽掣连筋,四肢挛缩或屈伸不利,痛处畏热喜凉恶风。伴有烦躁易怒,失眠惊悸,口干口苦,溲赤便结。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抗“O”增高,血沉增快。辨证为阳证、热证,属于疾病的阳动状态,治疗遵张景岳之“动极者镇之以静”,以静制动。笔者以养血安神,柔肝舒筋,宁痹止痛之静药。自拟宁痹汤(丸)(处方药物组成略)。疗效甚佳。

    人体发病根据其体质之强弱,脏腑功能之盛衰,气机之升降,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临证有动静治法之别。动治法用于病机属“不动”(阴静)者,静治法用于病证病机属“动”(阳动)者。痹证的治疗采用动静治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原所附治验病案略)

    本文原发表于中医药研究杂志,此处有删节。本人从医50余年,对内妇科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有求助者可以通过120网家庭医生频道电话咨询。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99.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
2015-08-20  | 北京市北京市市辖区

特别好,我的毛囊炎好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

2015-06-08  | 保密

很耐心的老爷爷,感谢您帮助我母亲,再次感谢

2015-04-30  | 福建省福州市

很好 医生一看就是老中医

2015-04-27  | 北京市北京市

111111111111111111111

2015-04-27  | 广东深圳

发过去,等了半天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