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每个人的生存轨迹。在生活中亲人突然离去,我们常常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如果亲人的死亡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么这样的心理打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癌症病故)更加地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心理反应更强烈,持续的时间会持续更久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秋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
对于死去的人,我们常说一句话叫:节哀顺便。对于已经发生的我们又无法挽回的事情,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我们要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
例如一位失去母的儿子所写的那样,我们从中会得到生活的启迪。他写道:“直到现在,我才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事物仍可让我为之开心,生活的门窗仍然为我打开,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仍然会为我的母亲哀悼,我对她的爱的会永远定格在心头那神圣的一角,但是生活还要过下去,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着。”
原则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