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侯献兵 中医综合科  | 主治医师 执业编号: 141130000002016

  • 0接受咨询
  • 0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杂合以治”法调治湿热体质痤疮36例

发布时间:2013-11-24 21:00:37  579人已访问


“杂合以治”法调治湿热体质痤疮36例

侯献兵 张金鑫 刘英莉 赵 辉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河北沧州 061001 )

摘要:痤疮是湿热体质常见易发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循经刮痧、普通针刺及刺血拔罐等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综合调治湿热体质痤疮36例获得了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1.67%。循行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等刮痧以疏通经络,刮痧膈腧、脾俞等穴区并刺络拔罐以调节脏腑功能,总以调治湿热体质。美容针局部围刺以疏解淤滞,针至病所。辨体、辩证、辨病相结合,故可以较快治愈疾病。另结合湿热体质健康教育讲座,釜底抽薪,综合防治疾病。

关键词:体质辨识;体质调治;循经刮痧;美容针;湿热体质;痤疮

 

笔者依据湿热体质特点结合痤疮治疗临床,从2010年9月份至2011年3月份采用循经刮痧法为主治疗湿热体质痤疮36例,获得疗效满意,现将患者信息统计分析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9月份至2011年3月份,我院门诊有效体质辨识576份,湿热体质63例,大约占整体的10.93%,湿热体质中痤疮患者36例,占所检湿热体质人数的57.14%。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1~7年,平均2.5年。湿热体质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1]判定。

2 治疗方法

(1)循经刮痧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七胸椎膈腧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区域,以活血调脾、清热利湿,调治湿热体质。患者取仰卧位,结合辩证,湿热蕴于上焦,加刮手太阴肺经,沿循经方向,自胸走手,从中府穴刮痧至少商穴;湿热蕴于中焦者,加刮足阳明胃经,自头走足,从髀关穴刮痧至厉兑穴;湿热蕴于下焦者,加刮足厥阴肝经,自足走腹,从大敦穴刮痧至阴包穴。每3~7天刮痧一次,以痧点消失为准。

(2)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取穴:面部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美容针(乐灸牌0.12*15mm中德合资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局部围刺法,不施手法。

体针取穴: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湿热蕴于上焦者,加曲池、列缺;湿热蕴于中焦者者,加丰隆、内庭;湿热蕴于下焦者,加阴陵泉、太冲。每天1次,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用捻转补法,余穴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

(3)刺络拔罐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选取大椎、肺腧、膈腧、肝腧、胃腧、十七椎、委中及出痧较重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每次取穴3个穴位,用梅花针点刺腧穴,再于穴位处进行闪罐5~10次,继留罐10~20分钟。

(4)中医体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依据湿热体质特点进行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帮助其分析致病因素,令患者排除或者远离致病因素,并嘱规律清淡饮食、按时起居、适当运动等。定期举办体质调养讲座。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一疗程,依据体质偏颇程度需要治疗3~6个疗程,本研究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效果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计24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计9例。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计3例。总有效率91.67%。

4 典型病例

张某,女,21岁,某医院护士,于2010年10月9日初诊,尚未婚育,令其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湿热体质得分79.17,气郁体质得分39.29,余得分均在正常范围内。病史:患者2年前面部发生痤疮,曾使用祛痘化妆品,美容院清痘,口服避孕药等,屡不见效,反愈演愈烈,甚为其烦,经亲友介绍由其母带来就诊。刻诊:额头、唇周丘疹满布,丘疹色红其上多有白黄色脓点,面色红赤,善叹息,口苦,耳鸣,小便黄,大便干,多梦,入睡尚可,嗜辛辣,带黄痛经,舌红赤,苔黄腻,脉短,关部浮滑有力。辨体:湿热体质兼杂气郁体质。辩证:湿热蕴于下焦。治疗:循经刮痧,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七胸椎膈腧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区域,再刮足厥阴肝经,自足走腹,从大敦穴刮痧至阴包穴。面部美容针局部围刺。普通体针取穴,内关、合谷、曲池、中脘、期门、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丘墟、太冲。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膈腧、肝腧、大肠腧、十七椎、委中;每次三个穴位,轮流取穴。并嘱其清淡规律饮食,按时起居,适当运动。三日后,红赤面色转淡,口苦耳鸣渐轻,小便可,大便扔干。十二日自述,来月经不感疼痛,面部丘疹色淡,兼杂细小白色脓点,甚欣慰。三个疗程后,诸证皆愈,面部仅留淡色痘痕,再次进行体质判定,得分均至正常。复巩固治疗一周后停诊。三个月后随诊,偶见少量丘疹,自觉无碍,痛经亦愈,其母言其心情日渐开朗。

5 体会

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面垢油光,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1]。

笔者通过循经刮痧、普通针刺及刺血拔罐等可以行气健脾运湿,疏散郁热,从而调治湿热的偏颇体质状态;美容针局部围刺,直接作用于局部,可以较快消除痤疮皮损。调湿热体质,治痤疮,两相结合,既可较快消退面部皮损,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发。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是指依据病邪的特异性、中病层次及刺灸法的特异性选择不同针灸方法的原则。毫针刺法、刮痧、刺络拔罐等从治疗原理上讲都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这是这几种疗法的统一性。而毫针刺法可深层次疏通经络,刮痧可调血祛毒,刺络拔罐优于解热散瘀。故调治湿热体质者采用刮痧、普通针刺及刺血拔罐等多种针灸方法相结合,综合不同针灸方法的治疗层次及优势,标本兼顾、整体治疗,故可较快达到调治偏颇体质的效果。

中医养生健康教育亦是调治中的重要环节,此病都由生活方式不当而起,湿热体质者多食辛辣肥甘、过度饮酒,而少食蔬菜、五谷,饮食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平素又疲于运动,不耐寒暑,加之生活节奏加快,致使人体气机运行失常,痞塞经络,加之时感六淫,助生痰湿,痰湿郁而化热,湿热郁于皮肤而为粉刺,久之不愈,则形成湿热体质。所以笔者临床调治中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改变饮食习惯,辰时、巳时分别为胃经和脾经值经之时,是脾胃血液循环最佳之时,故应做到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2.改善饮食结构,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为饮食原则。3.适当运动,应循序渐进,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运动以八段锦、太极拳等和缓有氧运动为佳。改变了不良习惯,避除了致病因素,便可起到釜底抽薪,防止疾病复发的作用,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10(4).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100.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100.00元/周 点击查看>
最新服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