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早期活动促进腱外膜细胞增生及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使胶原纤维排列变得更有条理;透明质酸增加,起润滑剂作用,有利于纤维的滑动,减少肌腱粘连;新生肌腱组织因活动所产生的张力而变得更坚韧;延长刚修复的肌腱,防止挛缩。
全程:肌腱康复训练需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直至肌腱所支配的区域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即使按照原则进行锻炼,在没有功能全部恢复之前停止训练,最终功能必将停留于此,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主动:鼓励术后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且每次都要达到最大限度,不可以做无用功,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主动活动是被动活动效果的数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馈:生理学上常把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成为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加强受控器官的活动为正反馈,减弱受控器官活动为负反馈。在肌腱康复锻炼中,即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主要取决于疼痛等不适的刺激强度,如刺激强度不足机体将表现为正反馈,如刺激强度过大则表现为负反馈。
无痛: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不能引起患者的疼痛,前提消除病患的紧张情绪,与患者配合循序渐进加强活动的幅度,如出现疼痛极易将肌腱的缝合处撕裂,进而缝合处断裂,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手术失败。
引流:肌腱损伤后要充分的引流,避免渗出液稽留于患处,容易机化,使得肌腱易与周围软组织粘连,影响术后患肢指的功能,因此,只有当肌腱损伤术后的病人局部无引流液流出,才能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