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4岁宝宝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的表达能力非常好。
今天她的妈妈摆了一个沙盘,他摆了两个沙盘,他和妈妈共同摆了一个沙盘。
在陪伴过程中,四个沙盘所表达的感受和意象内容都让我想到“死亡”这件事情。游戏结束后我问及妈妈是否最近和宝宝说及死亡或者接触到死亡相关的一些事情?妈妈很惊讶的倾吐而出,最近确实接触很多有关死亡的事情,而且不止一件,宝宝也参与了葬礼。我为什么会这样问呢?因为在沙盘场景当中,出现了一个木质的棺材形状物件,一束放倒的白花,三束插在沙盘里的花,六个碗等,上述这些物件有的是妈妈摆的有的是宝宝摆的,在他们摆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到了那种死亡的气息,因此才有上面疑问。而就在我和妈妈谈话的过程中,宝宝在一旁不停地打断我们,只要妈妈对我说话,在我刚要回答的时候宝宝就会叫妈妈,然后把妈妈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就好像他在向我宣告:“妈妈是我的”。他不准许我占用妈妈的时间,占用妈妈的时间就象征着占有妈妈。这是幼儿很常用的象征思维,在他们幻想的世界中,妈妈应该是属于他的。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曾经对这一现象进行心理机制解释,他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即孩子希望占有异性父母的心理。弗洛伊德又主张将人类性心理发展分为: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蕾期(3~6、7岁)、潜伏期(7~11、12岁)、生殖器期(12岁以后)五个阶段,俄狄浦斯情结就处于性蕾期阶段,今天我说的宝宝也正好处于这个年龄阶段,我们是可以从精神分析的理论看到一些宝宝的心理发展。
很感激,谢谢
一般般,一般。
, ,,,,,,,,
好好好好好好
很好的啦,很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