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治疗乳糜尿观察
摘要:乳糜尿病机是脾失健运,肾失封藏,络脉违和。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许多体会如:养血以纠偏,健脾以培源;祛寒以化浊,涤痰以散凝;杀虫寻病因,扶正以固元;利水以消肿,收敛以防脱;治浊以治标,益气乃求本;化瘀贯始终,通络成大法;清热利湿剂,不忘补气阴。在饮食护理上也是辨证独到,让患者摆脱“因噎废食”的劣境,使机体“得谷而昌”,向愈机转。
乳糜尿的病因是虫毒侵淫,病位在络脉,病性是本虚标实,病势是由实转虚,病变在脾肾,表现在小便,病机是脾失健运,肾失封藏,络脉违和,膀胱气化不利。但是临床上众多的患者症状纷繁、表现迥异,所以在追随王绍和老先生临证过程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治浊基本方(药物组成:石莲子30g,莲须30g,芡实30g,金樱子30g,益智仁10g,地龙10g)加减,通过临床观察收获体会许多,特整理如下,供同仁修正。
1 温阳固本
部分乳糜尿患者尿浊如脂膏,白天或活动后减轻甚至尿检正常,入夜休息则加重或伴阳痿、不孕或有五更泄泻,此元阳衰微,肾气不固也。先生认为:肾阳为人身之真阳,睡眠乃人之阴阳互养互助之举,阴阳交替之态。卧则阳伏,阳虚之体则更加无固封之力,而见尿浊加重;动则阳生,生阳化气助州都之气化,故尿浊减轻。所谓“阴以及阳,故神不上脱,阳以煦阴,故神不下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用温补肾阳法每每奏效。
患者,男,50岁,1993年10月4日初诊。5年尿浊反复发作,入夜即加重,晨起后尿浊即减轻,中午前后尿清,余无不适,观之虽中秋刚过,已棉衣棉裤上身。阳虚之候无疑。予以治浊基本方加温补肾阳药物。处方:石莲子30g,莲须30g,芡实30g,金樱子30g,益智仁10g,地龙10g,鹿角胶20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苁蓉15g,补骨脂15g,熟地30g,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半个月,尿浊明显减轻,继原方佐以和血杀虫之品,调理10余天病愈。
2 、健脾培源
乳糜(血)尿患者尿混白为水谷精微外泄,病久必致血虚,治疗总以养血补气为多。但先生认为:养血益气并非解决病虚之躯的长久之策。若能健脾,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即可充分吸收,岂不高于单纯养血益气,然而乳糜尿患者血虚症急,气虚待补,倘能兼顾,有形之血再生,岂不相得益彰。再者乳糜尿的病机之一是脾虚,水谷精微失于络脉之道。因此,健脾又何尝不是治本之大法呢?
患者,女,46岁,2007年12月8日初诊。乳糜血尿半年不愈,以益气、养血、止血为法,处方:黄芪40g,当归15g,生地30g,白芍20g,苎麻根30g,仙鹤草30g,阿胶20g,蒲黄炭20g,大蓟30g,大黄炭10g,棕榈炭20g,水煎服,每日2次。10剂后尿血消失。但头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好转甚微,血红蛋白仅5g。再加健脾之味:黄芪40g,当归15g,生地30g,地龙10g,党参30g,茯苓30g,白术15g,山药20g,阿胶20,苎麻根30,莲须30g,金樱子30g,水煎服,每日2次。半个月后患者纳增,精神大振,面色渐润,尿清无异常,再如法调治2周,血红蛋白升至8g,尿检正常,乳糜试验阴性,告愈。
3、杀虫寻因
凡丝虫引起的乳糜尿,病机为外感虫毒,积生湿热,阻滞络脉,损及脏腑,影响气血运行,使脾失健运,肾失封藏,络脉失和,精微下泄成浊。先生认为,现代医学的检查及病因病理探讨,拓宽了中医四诊视野,丰富了中医病机的分析,所以治浊时配杀虫泌浊,扶正通络,可谓标本同治,远近兼顾。因为丝虫成虫在体内寄生可长达30年,乳糜尿反复发作,不能除根是和成虫没有被彻底消灭有关。所以治疗各种类型的乳糜尿在恢复巩固时均应加用杀虫药及扶正固本药。临床验证,配用此法后极少复发。药如:榧子,芦荟,铅粉,雷丸,姜黄,槟榔,菖蒲等选用。
患者,女,36岁,1991年9月12日初诊,来自新疆吐鲁番,乳糜尿发作3个月,浊如牛奶、豆浆,严重时伴絮状凝块。在新疆几大医院就医,效果不理想,后经医生介绍转来我院。患者幼时生活在安徽皖北,后随家长支边定居新疆,有丝虫疫区生活史。入院后经用治浊基本方加味尿浊逐步减轻,直至尿液检查正常。期间她因为得知是丝虫为患,强烈要求行杀虫治疗,苦于当时已经无法购买到“卡巴砷”,根据以往经验,就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增加榧子10g,芦荟10g,铅粉3g,雷丸6g,姜黄6g,槟榔10g,菖蒲10g等药3~5味交替使用,巩固治疗达2个月之久。在经过正常脂肪蛋白饮食、日常生活劳作等试验无异后出院。随访已20余年无复发。其杀虫治疗的可重复性已在许多案例中得到验证。
4、通络成法
用化瘀通络法治疗乳糜尿,是先生治浊特色之一。乳糜尿病人多有腰痛、尿血或血性凝块,病程滞久缠绵,也有许多患者除尿液混浊外无任何不适症状。何况丝虫寄生致病,均以络脉瘀阻为主要病机,使血行不畅,脂液外流。先生认为:诸多症候不必悉俱,仅一个丝虫感染、病多缠绵难愈,就是血瘀络阻为患,这类患者尽可和血化瘀治疗,基本都扭转乾坤。药如:刺猬皮,炮甲,地鳖虫,漏芦,地龙,川芎,红花,当归,芍药,制军等。可参入治浊八法中也可独立成法,尤其是血尿病人。前来先生处就诊的乳糜尿患者,多为全国各省市久治不愈而转诊,大多已重用止血粘滞之品,使瘀更甚。当然也不可见瘀就破、见滞就摧、见凝就化,亦要辨证论治。
患者,女,50岁,2010年5月21日初诊,尿液赤白相间已4个月,来诊时尿色紫暗,有凝块,腰痛,体乏,纳少,面色萎黄,灰暗无华,脉涩无力。方以治浊基本方去益智仁加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5g,制军10g,地鳖虫10g,刺猬皮15g,白术15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2次,5剂后即见尿清,神色亦佳,叠进15剂,尿检正常,病愈。
5、标本兼顾
尿浊患者初时体壮证实,多伴湿热症状。先生认为湿热为患者,临床必投清热利湿、苦寒克伐之品,但乳糜尿病性乃本虚标实,大多数患者清利后尿浊有所好转,而继之则时轻时重,日久难愈。其多发生热去湿退而阳伤阴损之候,所以在施方同时应配以坚肾育阴之品,使攻不伤正。而久病尿浊者多有气虚正微,不能固摄而脂液精微下泄,方用治浊基本方加参芪之类。先生认为:一派分清泌浊、摄精利湿之品中没有益气相伍,则三军无帅、兵无所统。所以配益气之味,标本兼顾,气机输布有度,湿浊自去,正气来复。另外还有的患者唯有尿浊表现,自诉无任何不适,但观之形丰体肥,贪眠喜鼾。此湿痰内蕴之证,予以温胆、导痰汤出入立效。先生说:脾不健、肾不固、阳被遏,必有痰浊产生,若佐以涤痰则事半功倍(先生在一次授课中曾讲治浊固本丸中半夏一味,深受启发)。
患者,男,44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尿浊如乳已年余。近来尿浊浓稠或有絮状凝块,甚时堵塞尿道,尿浊放置凝固,形似琼脂,状如果冻,伴神疲乏力,腰酸纳少。在当地医院一直用清利泌浊之法,疗效甚微。来我院后予以益气固肾健脾之品:石莲子30g,莲须30g,芡实30g,金樱子30g,益智仁10g,地龙10g,山萸肉15g,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菟丝子20g,续断15g,水煎服,日服2次。1周以后即见精神转佳,饮食大增,尿浊亦趋好转。但持续2周尿浊时有时无,无明显进退。自诉无任何不适,观之形丰体肥,贪眠喜鼾。随以温胆汤合导痰汤出入,处方:法半夏15g,姜竹茹15g,枳实10g,橘红10g,甘草6g,茯苓30g,生姜15g,大枣15g,胆南星10g,菖蒲15g,瓜蒌皮15g,地龙10g,水煎服,每日2次。7剂即见尿浊明显减轻,言贪眠打鼾亦有所减。继续治疗1个月后,尿检正常,病愈返家。
6、噎不废食
对乳糜尿患者的饮食禁忌,一般都提倡低脂低蛋白的饮食,甚至“无油饮食”。而先生认为除体肥痰重和体壮初病者可短时“忌嘴”外,其余患者非但不忌,还应该增加高蛋白饮食,如:肝、精肉、蛋、鱼、虾、豆制品等。对血尿病人就尤为重要,只要多饮开水,就有减少乳糜凝块在膀胱中形成的可能。乳糜尿是一种消耗非常大的疾病,只靠“忌嘴”减轻了病状甚至尿检正常,这不等于病愈。有的患者常年“忌嘴”,造成了“虚弱-消耗-更虚弱”的恶性循环。如不摆脱“因噎废食”的劣境,则“坐以待毙”。反之,机体“得谷而昌”,从尿液中排出了部分营养精微,而从侧支循环受益的却是大部分,使组织活力增强,气血充沛,向愈机转。否则一味“忌嘴”即使在治疗中使用大量补品也不过是“草根树皮,终难骤补有情之精血”。临床上久病不愈和死亡病例大多是营养缺乏,机体虚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