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治病趣闻
王兆军
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诞生在淮阴大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其对中医理、法、方、药之贡献堪称后无来者。在众多的灵方妙药中,常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特举一二与同仁共赏:
吴鞠通常将一块老干姜用小绢袋盛装佩带身上,称佩姜,以避瘟疫邪气。一天,他去郊外,遇许多人在围观。走进人堆,只见一村妇面色苍白昏仆倒地,守候一旁的丈夫顿足捶胸,围观众人唏嘘摇头、一筹莫展。问原因,知妇人连日泄泻,是日仍然强挣出门,不想如此情状。吴鞠通诊其脉舌,便取佩姜嘱其夫速煎送来,即于树荫处为之揭穴揉按。村妇服姜汤后四肢渐转温暖,目睁神复。夫妻拜谢救命之恩,吴鞠通续开方一笺嘱回家调理。先生说此为寒湿泄泻虚脱又日晒而致晕厥,以姜汤温中祛寒生津救脱,厥自复也。
有贾姓富商年过半百始得一子。其子十多岁,时常偕友上临江楼饮汤食鲜竹鸡。一年后,形体渐消瘦,易躁怒,常昏眩。老父着急,请医诊治,却无效果。遂远道迎请吴鞠通为之诊病。吴鞠通细察后又详询饮食起居,便以生姜两斤捣汁,取一盅拌少许白矾细末调匀,以竹筷撬齿频频灌饲,顷刻苏醒。先生称:竹鸡喜食半夏,患者食竹鸡致间接半夏中毒,生姜解半夏毒,所以然者。
另有一老妇,多年顽固哮喘,入冬症重,多治不效,求吴鞠通施诊。吴鞠通嘱其以生姜五斤捣汁,浸内衣使透,复于烈日下晒干,贴身穿上,自立冬起,每九日一换,至冬尽春来,症大减,神清息畅;次年冬天如法炮制再用一次,顽症告愈。先生认为生姜辛温,发表散寒祛风,化痰缓痉止哮。老妇体弱,服药难进,以姜汁浸内衣,让药力透过肌肤,渗达脏腑,搜剔肺肾伏邪,使邪由表入还从表出,真所谓药廉法奇,乃收奇效也。
这几个故事都是谈生姜的,生姜是一味调料,但在中药中它可起着很大的作用。故事说得明白,那个夫人是由于寒湿泄泻导致的虚脱,而生姜可以温中散寒,正对此证。第二个故事谈到了生姜解毒的作用,生姜不仅可以解半夏毒还可以解鱼蟹毒,所以我们在吃螃蟹时往往要蘸姜汁,一方面制约蟹肉的寒性,另一方面有解毒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功能,对于寒证较为适宜。若属实热则非所宜。
仅仅一味在先生手中出神入化,宛如仙丹妙药。还有许多类似传神故事仍在吴公的老家传说。令人欣慰的是,为了纪念吴鞠通先生诞辰250周年,淮阴人民将在吴鞠通“老家”棉花庄镇大兴村(抗战前就已故去的老中医孟乐天先生曾经对秦正生先生说“伊少时曾往邑北丁家集东一吊吴公之墓”,即今市北之丁集镇、丁集东的大兴乡)兴建一座吴鞠通纪念馆,集中陈列和展示吴鞠通的研究资料以及中医、中药等相关物品,作为鞠通之乡——淮阴。研究和开发中国中医药的基地,为弘扬吴瑭医术,振兴淮阴中医,发扬淮医特色作出贡献!
现已在棉花庄镇大兴村对吴鞠通墓、遗址、纪念物的保存现状作了初期的调查、核实,并将对吴鞠通所著处方如有几百年历史的“淮安狗皮膏”、“避瘟良方”等一些药方、秘方进行开发与研究。以此纪念吴公鞠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