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硬化等多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对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已逐步得到认识。大量研究证明,早期和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完全缓解。然而,由于国内对这些疾病认识上的相对滞后,许多患者未得到正确治疗,致使病情迁延,甚至致残。本文以循证医学的研究为基础,对几种主要风湿病的规范化治疗进行讨论。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十几年以前,人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用药基本上处于尝试和研究阶段。尽管目前在SLE的治疗上仍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但经过大量临床研究,SLE的治疗和预后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1.1糖皮质激素 临床上,激素的用量及疗程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以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血管炎的程度为度。对于多数的危重患者不可仅靠加大激素用量或长期较大量应用,而应该在适当时机尽早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硫唑嘌呤(AZA)及吗替麦考酚酯等。
必须指出,对SLE患者不应使用地塞米松等长效激素治疗,以避免由此而致的不良反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ACR制定的SLE治疗指南对此均有一致的结论。
1.2免疫抑制剂:除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及吗替麦考酚酯之外,尚有来氟米特、羟氯喹、环孢素、FK506等对SLE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