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硬化等多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对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已逐步得到认识。大量研究证明,早期和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完全缓解。然而,由于国内对这些疾病认识上的相对滞后,许多患者未得到正确治疗,致使病情迁延,甚至致残。本文以循证医学的研究为基础,对几种主要风湿病的规范化治疗进行讨论。
(二)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止痛、对症的药物,而忽视了尽早给予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致使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最终致残。已经证明,RA的治疗原则是既要给予NSAID等缓解关节肿痛及全身症状,又要及时加用DMARD以在根本上使患者的关节病变减缓或停止,从而达到完全缓解的目的。除此之外,在RA治疗中还应强调外用药的使用、个体化用药及患者教育等。
激素并不是RA的首选药物,只有少数患者NSAID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时作为过度治疗时才考虑使用激素,而且,即使患者属于激素适应症,也应尽可能使用小剂量,并尽快减量或停用。在部分患者出现反复关节腔积液时,可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激素促进病情缓解。但原则上两次关节腔内注射的间隔不少于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