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赵海军 乳腺外科  | 主任医师 执业编号: 110130000018152

  • 1接受咨询
  • 0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中医对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5-05-14 20:22:39  0人已访问

产后奶涨严重影响产妇情绪,最严重的奶涨是发生在产后2-4天内,因为,这几天内,产妇血浆中的雌激素尚未下降,泌乳素大量分泌,与乳腺组织上的泌乳素受体互相竞争,引起乳腺组织肿胀。临床上,有的患者乳腺组织高度肿胀,质硬如石,此时,局部按摩、贴敷、中药、针灸等,无法缓解,吸奶的努力往往导致乳头破裂,也无济于事,也有的产妇乳腺虽然不很肿胀,但自我感觉非常胀痛,影响正常生活。由于产后短时间内的奶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很多人误以为是乳腺导管不通畅,简单定义为积乳症,婴儿吸吮、电吸奶等都不能吸出乳汁,痛苦异常,家人也心急如焚,有的人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就会放弃。祖国医学早以定义了这一特殊的现象,认为产后2-4天内,母亲体内的阴血还没有被阳气化生,阴阳交织导致乳房肿胀,通过推、揉、捏、按摩穴位等手法可疏通乳房经络气血,打通任督二脉瘀血,增强循环代谢,使肿胀闭塞的乳腺导管通畅,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才是治疗的根本方法。因此,产后短时间内,解决奶涨的方案,不能局限于乳房局部按摩,而是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只有及时采取这些有效措施,才能降低积乳、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病率。孕妇学校开展的孕期乳房按摩,产后24小时开奶教育,产后积乳中医理论研究等,对排除子宫内的瘀血,解决阴血太盛,帮助阳气化生,使阴血得阳助而疏通全身经脉,并积极预防积乳、乳头皲裂等中医哺乳知识等热点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一、中医对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的认识针对大多数孕妇对中医哺乳知识认知度不够的现状,孕妇学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并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视频、宣传栏、宣传海报、宣传手册、老师讲解示范、孕妇及家属练习、一对一个体指导等,增加怀孕家庭对中医哺乳健康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生动有趣的课程培训,实践证明,经过系统详尽的中医哺乳健康知识传授,可以使孕妇增加母乳喂养信心,主动积极采用学习的中医哺乳健康知识预防乳腺炎,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后积乳症、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病率。对乳腺炎发病原因进行辩证分类,大体可分11类: 1、乳汁厚积,宣泄不出:产妇素体阳盛,气火有余,内扰乳络,令乳汁厚积,宣泄不出; 2、肝火郁热,内结乳络:产妇情怀不畅,肝火郁热,内结乳络,乳房闭涩,乳汁不畅; 3、进补太过,蕴热于胃肠:产妇过食肥甘厚味,进补太过,蕴热于胃肠,令阳明火盛,上壅乳络,乳汁涩滞; 4、乳头破碎,不能授乳:产妇乳头保护不当,乳头皲裂,肿痛难忍,或乳头破碎,不能授乳,令乳汁结聚不通; 5、气血瘀滞,乳络肿胀:产妇哺乳姿势不当,乳房外受挤压或不慎碰伤,气血瘀滞,乳络肿胀,乳汁难出; 6、婴儿吸吮无力,乳汁蕴结:新生儿先天不足,气血柔弱,吃乳无力; 7、火热入乳络,壅遏乳汁:新生儿口疳蕴热,吮乳中令火热入乳络,壅遏乳汁,不得外出; 8、乳汁渐聚,积而成形:产妇哺乳日久,乳汁渐少,不愿服用回乳药,自行终止哺乳,乳汁渐聚,积而成形,令乳络失和; 9、排泄不利,令乳络涩滞:产妇虽曾用回乳之品,时日尚短,又因乳汁收回非为一日之功,加之积乳失于引导,排泄不利,令乳络涩滞,郁而为患; 10、乳络瘀闭,乳汁郁滞:产妇素体康健,乳汁旺盛,强行回乳,亦不排乳,故令乳络瘀闭,乳汁郁滞,失于宣泄,形成结块; 11、毒邪外袭:毒邪外袭,与乳汁瘀积相凝,乳络阻滞,郁久化热成痈。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99.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