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康静波 肿瘤科  | 医师

  • 0接受咨询
  • 0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临床应用效果(上)

发布时间:2015-06-04 15:46:47  0人已访问

[摘要] 目的 阐述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应用图像引导伽玛刀治疗的60例不同种类和部位肿瘤患者,选出患者中2例典型病例分别运用重复定位尺和激光定位图像引导摆位,并对两种摆位方法产生的误差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 应用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在原有伽玛刀的精确定位框架基础上提高了治疗精度,降低了摆位误差及靶区运动所引起的误差。本组随访8~12周,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结论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是体部伽玛刀治疗技术与图像引导系统一次完美结合,图像引导伽玛刀治疗患者摆位误差明显优于普通体部伽玛刀摆位方法的摆位误差(p<0.05),是体部伽玛刀治疗精度的一次质的飞跃,属于全新的伽玛刀治疗模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肿瘤放射治疗时的等中心位置的误差(包括摆位误差、器官运动和变形、机械相关误差等)是影响放射治疗精确度的主要原因,也是考虑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主要因素[1]。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是近十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2],图像引导影像设备与放射治疗设备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图像扫描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肿瘤靶区在治疗前进行精确定位,纠正摆位误差,实现实时定位跟踪,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度,降低了对患者肿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及重要脏器和敏感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并通过对误差数据的分析,总结造成误差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医师、物理师提供了肿瘤靶区勾画外放的理论依据。

    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引进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于临床,共治疗60例患者,其中,肺癌32例,腹部和盆腔肿瘤28例。现结合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结构特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系统描述:我院所用设备为深圳奥沃国际公司生产的OUR-QGD型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伽玛刀系统,在此基础上加装激光定位系统和江苏瑞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IGPS-V型图像引导系统,实现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模式。

1.1.2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接受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均是经病理学、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确诊。其中肺癌32例,肝癌11例,腹膜转移瘤8例,盆腔肿瘤9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岁~82岁,中位年龄49岁。均符合以下条件:①KPS≥70;②患者本人和家属自愿参加并配合治疗。患者全程采用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图像引导拍片后图像(DR)能较为清晰的与经治疗计划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定位初始图像后生成的数字重组透视图像配准(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

1.2方法

1.2.1 CT模拟定位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big ball CT行体部伽玛刀治疗定位。患者均采取仰卧位,采用真空负压袋塑形固定体位,双臂根据病灶位置情况放置于身体两侧或自然上举置于头顶,嘱咐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根据病灶大概位置在患者体表找出合适位置黏贴体表配准标记点。并用皮肤墨水在患者体表、真空负压袋上做好标记,嘱咐患者保护好身体上的标记线不要清洗,以备重复摆位时使用。并根据需要口服显影剂和(或)高压注射造影剂。然后用螺旋CT2mm薄层扫描,获得定位CT图像,并通过网络系统将定位CT图像资料传输至图像引导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TPS)。

1.2.2 治疗计划设计 依据定位CT图像资料,制定三维立体定位治疗计划。由负责治疗方案的医师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根据病灶部位、肿瘤体积给出合适的总治疗剂量和单次分割剂量。肿瘤靶区(GTV)等剂量曲线一般范围在50%~70%,治疗在肿瘤靶区(GTV)基础上向外扩1~1.5cm。物理师依据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对肿瘤靶区进行优化剂量分布,使得等剂量曲线包绕95%临床靶区(CTV)体积,保护靶区周围重要敏感器官在放射耐受剂量范围以下,治疗医师和物理师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共同进行评估。肺癌单次治疗剂量为350~500cGY/次,治疗次数9~12次;肝癌单次治疗剂量300~450cGY/次,治疗次数10~11次;腹膜后淋巴结和盆腔肿瘤单次治疗剂量300~420cGY/次,治疗次数10~11次。连续治疗或先隔日观察3次后再连续治疗,总剂量在12~21天完成。治疗计划经由物理师、主治医师双方审核签字后传输至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工作站;再由主治医师与治疗技师进行首次交接确认签字后开始进入治疗阶段。

1.2.3 治疗摆位与图像配准 首先从伽玛刀控制系统调取治疗患者治疗计划,进入激光对准界面,然后治疗技师进入机房摆位。首次治疗摆位由一名医师和两名治疗技师完成,并交接注意事项。后续治疗摆位由两名治疗技师依据患者定位时做的体表标记线、负压袋上标记线,采用激光灯分别由X、Y、Z三个方向调整床位和患者体位,使激光定位线与患者初始定位的体表标记线、负压袋上标记线完全吻合,嘱咐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不要变换体位状态。并告知患者治疗室内对讲系统和应急防护安全开关的使用方法,如有不适立即通过对讲系统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治疗技师完成摆位后退出治疗室,点击床位定位按钮、启动IGRT,在IGRT控制台打开图像引导系统,进行X射线立体平面拍片,根据治疗计划软件经过CT图像处理生成的数字重组透视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和选择的体内感兴趣区(ROI)进行图像引导拍片,获得二维-三维(2D-3D)图像,把选择的此组配准位置图像(DR)与患者初始CT定位图像经治疗计划图像处理后获得的数字重组透视图像(DRR)进行配准,要求配准误差≤1mm。完成配准后,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治疗部位、体位、处方剂量、医嘱要求等信息,核对无误后打开伽玛刀治疗控制台治疗开关,对靶点进行顺序治疗。治疗中通过监视屏幕观察病人治疗中状况,并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病人不适或机器运行状况,出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治疗前、中、后要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保证治疗顺利、安全完成。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99.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