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出汗啊,急啊
患者年龄:36
患者性别:男
病情描述:
平时很爱出汗,感觉不太热的时候,就后背湿了,汗株子不断,最近特别是感觉后脑勺总是特湿啊,额头不怎么出汗后面头发总是滴答汗水,这是怎么了啊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治疗过,基本一直爱出汗的,但最近就是感觉后脑特厉害了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中医指导下啊,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1:
病情分析:您的这个情况,白天,不太热的时候总爱出汗是自汗。考虑是肾虚、肾阳虚。
意见建议:这个呢您直接去看中医来鉴定一下,如果是肾阳虚用中药调理就可以。
回答2:
病情分析:你好,天气热汗出稍微多一些是正常的,但是汗出过多,并且伴有心慌、气短或者腹部涨满等不适症状,那就属于气虚的症状,需要及时的治疗了。
意见建议:如果你有以上的不适症状,建议你试一试服用补中益气丸或者黄芪颗粒,这样治疗一段时间就能很好的缓解你的汗出多症状。饮食上你可以适当的多吃些山药粥来食疗,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温馨提示:
自汗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自汗。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其它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紧张、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增加是正常现象。在感受表邪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种方式。外感病邪在表,需要发汗以解表。
自汗辩证应着重辨别寒热虚实,虚寒者面白肢冷,汗后尤甚;实热者面赤身热,汗后症减。自汗阳虚多发,肝火、湿热、阴血亏少者亦复不少。汗为心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自汗久则必伤阴出现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之证。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夹杂之证。
自汗治疗原则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歈汗;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本症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情加麻黄根 浮小麦、糯稻根 五味子 瘪桃干 牡蛎等固涩之品。以增强止汗作用。
自汗常见证型及治法、选方:
(1)营卫不和:调和营卫 桂枝汤加味 汗出多者加龙骨、牡蛎,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阳虚者加附子、干姜,半身或局部汗出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
(2)风湿伤表:祛风胜湿、益气固表 防己防芪汤加减。
(3)气虚:补气固表 补中益气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汗出肢冷加附子、炮姜。
(4)阳虚:温阳歈阴 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5)阴虚火旺: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加减。
(6)余热郁蒸:清泄余热 竹叶石膏汤加减 夜热早凉、身热汗出加青蒿、鳖甲。
(7)暑伤气阴:清暑泻热、益气生津 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8)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三仁汤或龙胆泄肝汤加减。
(9热炽阳明:清热泻火 白虎汤加减。
自汗常用简易处方及食疗方法:
(1) 五倍子为沫用醋调成糊状擦肚脐后用纱布固定。
(2) 牡蛎研成细粉有汗处扑之。
(3) 浮小麦煮粥空腹服用有益气除热歈汗作用。
(4) 山药粥补益气阴作用。
(5) 黄芪粥益气收汗固表。
点评:
回复1 给出了疾病的诊断,但缺乏病因病机的分析和客观的诊断依据,没有进一步收集有利于诊断的病情资料,感觉不到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回复2 病情分析和建议是通俗的、易懂的、实用的,但失于全面和准确。
结语:
患者的叙述有时不能反应病变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网络医生要有高度抽象的思维和全面认真细致的分析思考,才能对病症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本例患者的病变特点是素体多汗,出汗部位以后背明显,最近汗出加重,以后头部最为明显,出汗量多。提示阳气不足并有伤阴的可能。为明确诊断,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问诊如平素饮食睡眠情况、平时的身体素质如何,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某种急慢性疾病,家境如何,是否有烦劳过度忧愁思虑的情况等等;还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汗出的同时是否伴有恶风、体倦、周身酸楚、时见寒热、头痛、易感冒、肢体重着麻木、小便短少、肢冷畏寒汗出尤甚、神疲、面色不华、纳少、便溏、面赤身热汗出症减、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体质的胖瘦、咽干口燥、月经不调、阳痿遗精、胸闷不饥、身体重痛、口粘、舌头的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才把握病变本质,做出正确的指导。推荐应用简便易行的食疗及茶疗方法。
。
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进一步治疗有很大帮助。
非常感谢,解释很清楚
医生解答得很满意,谢谢
解答详细,态度很好,,,
非常好,医生回复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