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到中量饮酒与心血管病无关,甚至降低冠心病(CHD)发病率,但大量饮酒可致心肌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我国对酒精摄入的界定为:<20 g/d为轻度,20~50 g/d为中度,>50 g/d为重度。
适量饮酒降低CHD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酒精摄入与全因死亡和冠心病发病风险均呈“J”型曲线关系,小到中等量酒精摄入降低死亡率和CHD发病率。其保护机制可能包括诱导血管舒张;改善糖尿病、高血压,降低LDL-C,升高HDL-C;影响机体抗栓过程;以及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等多方面。
适量饮酒保护血管
这主要与抗氧化应激、促一氧化氮释放、降低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升高HDL-C等有关。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与饮酒时间长短和种类有关。目前较公认适量饮用红酒最佳,可能与葡萄皮中含有具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白藜芦醇有关。
大量饮酒损害心肌
适量饮酒未显示心肌保护作用,而大量饮酒的危害已被充分证实。病理资料显示,在酒精性心肌损害早期,心肌细胞开始丢失,胶原生成增加;晚期大量心肌细胞丢失,心肌细胞中间多见纤维化区域。酒精可引起心肌细胞一系列结构和功能改变,如细胞凋亡、收缩蛋白降解,亚细胞器线粒体和肌浆网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和钙超载损伤,最终引起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HF)。酒精性心肌病早期心室扩张,但无临床症状,此时为可逆损伤;如继续饮酒心室进一步扩张,出现HF,进入有症状阶段。
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为排他性,主要依据心脏扩大和HF临床症状,而除外其他任何原因,且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精性心肌病治疗的前提是戒酒、低盐饮食,并给予常规HF治疗。
酒精摄入增加高血压风险
流行病学显示,酒精摄入与和血压正相关。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高血压风险升高40%。饮酒急性效应可能是其后数小时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但慢性效应是长期血压升高。
大量饮酒与心律失常相关
“假日心脏综合征”即特指一次饮酒过量后短时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以房颤最常见,通常24 h内可自行转为窦律;还可出现频发室早、房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多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常见于年轻体健者。
医生很好解决问题,谢谢
医生很好,谢谢
谢谢!!!!!
回复的很全面很好。
谢谢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