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眼泪
那天的天气,晴朗万里。对于这样的天气,同事们曾开玩笑说,阳光灿烂的日子,不适合抑郁,所以我们这里不会有人来的。于是我就坐在安静的咨询室外的阳台上,品着咖啡偷着闲。。。。。。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声传来。看来也不是全部人都会享受阳光。放下咖啡,深深的吸一口气,确信自己进入咨询状态后,进去接听了电话。
有句话怎么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记得那是说婚姻的,然而,我却感觉,这句话说亲子关系也一样适合。来咨询室或者打进心理咨询室电话的,几乎都是各有各的不幸。
电话那头,是一位听起来十分健谈但非常焦虑的母亲、以非常快的语速在诉说着六岁女儿的异常。孩子六岁了,身体发育各方面非常正常,但就是感觉不能和大人们正常对话,常以点头摇头或者沉默来回答大人们的问题,平时在家总是自己玩、喜欢自言自语,不和大人交流,特别是不和妈妈交流。平时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时能自主说话。。。。。。
通过安抚和交流,和妈妈约好,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带孩子一起来到咨询室。
下午两点,母女俩一起来到了咨询室。打扮的非常漂亮小女孩,但,她的眼神,对,我注意到了她的眼神,虽然灵动,却透着惊人的成熟,这和她可爱的娃娃脸很不相称,此时,她嘟着小嘴,很快的盯了我一下,然后一副没看见我的样子,就调头开始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她的母亲,梅女士,看上去三十七八岁,衣着朴素,发质干枯还有些凌乱。这时候使劲的拉了一下小女孩,让她叫我阿姨。小女孩盯着会客厅的墙面叫了一声:阿姨。
梅女士这时候大声训斥起来:叫人的时候要看着阿姨叫,这样才有礼貌。小女孩于是回头来很敷衍的看了我一眼,然后叫了一声阿姨,当我正准备满脸笑容的回应她时,她已快速的转过头去。当我蹲下来试着与她交谈时,她表现出要么完全没有听见的样子,要么听见了,也是沉默,或者偶尔会摇摇头点点头。
梅女士,这时候已经非常的生气和焦虑。不停的说,你看嘛,你看嘛,就是这个样子,在家里、在外面,在学校,都是这个样子,什么医院都去过了……。
一般在小孩子内向或者防御时,语言咨询几乎难以打开,考虑到这个孩子和小朋友相处正常,直觉意识到问题出在家庭教育方式,但,原因到底在哪里,需要深入。
在征得小女孩的同意后,让妈妈坐在会客室里等候,我陪小女孩进入沙箱室。沙箱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那里有蓝色的海,细细的沙,还有上百种小玩具,可任由孩子们在沙上摆各种各样的玩具。当沙箱室的门对外关上时,我注意到小女孩从玩具里抬起来看了看门,此时我问她是否要妈妈进来一起陪着她,她摇摇头,并回过头继续去看那些玩具。当她好奇的站在了沙箱边时,我告诉她,她可以在架子上去随便选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到沙箱里摆,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她没有回答,但她开始用手在沙箱摸沙,然后,用了一个非常大的幅度,将左边的沙子一下子挥向了右边,由于用力有些大,沙有些掉在了地上。她迅速的抬起头,看着我,我依然亲切的问她想摆什么呢?她没说话,然后开始拿了一头高大的长颈鹿放在沙箱的一角,再然后,取来一排垫子垫在沙上,拿了一个长相很乖的小娃娃和凳子坐在垫子上,同时拿了另外两个小娃娃站在第一个小娃娃的两旁。这时候,我以和她一起玩的角色对她说,你一个小朋友玩好孤单,我也和你一起玩好不好?她看了看我,点点头,然后对我说了第一句话:你要玩什么?
“我当你的小助手,你说你要拿什么玩具,我帮你拿,你说,你要摆在哪里,我就帮你摆好吗?”
她点点头。并开口真的指使我给她拿玩具,完全是一付大人对孩子说话的口气。
总算我们开始了交流。也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她摆的是一个家,那个长劲鹿是她养的宠物,三个娃娃中第一个拿的是代表她自己,其他两个是幼儿园的同学。当我提示她,家里有爸爸妈妈吗?她自己去拿了一个变形金刚,做为爸爸,当提到妈妈时,她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凶的样子,走到架子边选了一个有愤怒表情的娃娃来做为妈妈,这时候,她仿佛忘了我的存在,开始自言自语,手里拿起象征自己的娃娃,口里叫着她同学的名字,约着同学去打妈妈,另一只手拿着象征同学的娃娃,一起踢、一起踩、一起打象征妈妈的那个娃娃、嘴里还说些听不清楚的话但恨恨的话,当问她为什么要打‘妈妈’时,她说,因为‘妈妈’没有把她的长劲鹿喂好。看上去非常凶恶的打人场面,最后‘妈妈’被打的扔出了沙箱外,在地上的一个角落呆着。小女孩看上去还不解恨,拿着娃娃跳出沙箱外,让娃娃继续踢‘妈妈’的头和脸、肚皮,隔了一会儿又去带着同学来一起继续打‘妈妈’。她的声音充满着发泄,眼神和表情里都充满着恨。一个阶段过去后,小女孩,又继续回到沙箱里,这时候,她抓起沙子,向沙箱里的全部玩具上面撒去,沙开始埋住了那些玩具,包括她自己和那两个同学,瞬间,小女孩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沙箱那个‘妈妈’身上,又开始让沙箱里的自己去踢打‘妈妈’、同样还带着同学也来打着‘妈妈’。
这样反复了多次,我发现,当妈妈出现后,这个小女孩的注意力全部在妈妈那里,她已经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再玩别的玩具,如果要玩那也全部都是打架,同学打同学,自己打同学,同学和自己去打妈妈,场面仅是那样触目惊心……。
我久久的沉重,心感觉到久久的疼痛。以至于结束后打开门时,为了不让焦虑的妈妈更感到事态的严重。我需要深深的吸一口气,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表情。
当我尽量以最亲和的声音告诉妈妈,孩子在沙箱室里和我的交流很顺利时,她明显地松了一个口气,当我提议妈妈介绍一下自己和孩子的家庭情况时,她突然情绪有些激动,你知道吗?医生,我是一个生了孩子才一岁就离异了的女人,她的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儿,就不再要我,也不要她了,可是生下来的她,有什么错?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我一个人固执的留下她,养她,开始一年她父亲还依法院判决,付生活费,这几年就什么音讯也没有了。我怎么办,你说怎么办,我爱她啊,她就是我的生命延续,再苦再累,我也要养大她呀,生怕她在单亲家庭里感到自卑,都只说给她说爸爸在外地,我给她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上最好的学校,没想到她。。。。。。。。。。。。。
当我提示到她会不会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急躁、或者有过打骂孩子?她沉默了,然后开始反击,哪个妈妈不打孩子,不打她那里会听话……?
“让孩子听话还有别的方法吗?比如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替孩子想想,然后给孩子讲讲道理”
“我那么忙,我要上班挣钱,要带她,还要做家务,哪里有时间来管她想些什么,给她讲道理”
当我向她说出孩子沙箱里的呈现以及将来可能会发展的趋势时,妈妈呆了?足足十分钟难以置信的表情后,眼泪开始不断的流下来。。。。。。。
这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这位妈妈在后来的咨询中,承认,因为和丈夫的争吵,她在孩子在几个月时就发泄时的打过孩子,以至于孩子有时都不要她抱。在后来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更是经常打骂孩子,不是那种孩子有重大的错误的责打,而是非常情绪化突然发作,就拿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去打孩子。以至于,孩子常常在她非常盛怒的时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死盯着她,而也常常回避她偶尔的亲近;同时妈妈觉得自己身体并不太好,可能不一定能够将孩子扶养到成人,所以常常会急切的教给孩子一些自力的东西,将一些不符合那个年龄阶段的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过早的强加给孩子。才六岁的孩子,她的内心,怎么可能不会受伤。
妈的眼泪的是否来的太迟?
专业 态度非常好,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非常好的医生,聊了一下午,就是回复有点慢,还是感谢你的耐心开导,愿工作顺利!
非常认真的回答问题,态度非常的好。
可能是系统吧,昨天一晚上没收到消息,今天中午才收到
非常有帮助。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