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邵韦 泌尿外科  | 医师 执业编号: 110420500003406

  • 87接受咨询
  • 2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乳腺病的一些文章

发布时间:2011-03-13 15:48:21  13人已访问

  

 

 

 

〈概述〉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亦不统一。西方学者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由于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概念与处理措施十分重要。
〈病因〉本病系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一是体内雌激素相对增多,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病理〉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可以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详见乳房病理)镜下有三特点:小导管扩张呈囊,常伴有大汗腺化生;间质纤维化;小叶的腺泡数目增多,导管上皮可为立方或柱状,大的囊肿被覆上皮可能扁平或萎缩消失。偶见上皮轻度增生形成小乳头。囊肿上皮常常呈大汗腺化生,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浆丰富,嗜酸性,属良性病变。间质组织增生,并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小叶腺泡数目增多,有时腺腔扩大,腔内偶见钙化

1
、腺管周围增生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纤维囊性乳腺病,按曹月敏提出的分类,这是自己的理解):以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特征。镜检,囊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在早期尚可见两层细胞结构,以后,部分或全部呈萎缩状态;有时在上皮萎缩消失处可见溃疡或肉芽组织形成;有的囊肿上皮则可增生,上皮细胞呈柱状,体积增大,有时增生的上皮构成筛状。

2
、腺管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乳腺单纯增生症):多发性乳头状瘤样增生,当若干扩张的导管和囊肿内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

〈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有周期性。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这其实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囊性增生病与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病变的两个时期,自己理解的。)

〈诊断〉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约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对单侧性且病变范围局限者,尤应提高警惕。

〈治疗〉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绝经后可以自动缓解,所以说绝经期妇女,不要轻意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禁食可乐、咖啡和巧克力,加服维生素EB6。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消遥散39克,每日三次,消乳1号,2# tid,均可缓解症状。三苯氧胺 10mg qd 5-10#/月,月经干净后给用,治疗效果可。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手术指征:有对侧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以及年龄大,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增生也较明显者。每隔3月复查。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改变体内内分泌状况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有的肿瘤的演变受人体内分泌(也称激素)变化的影响,具有激素依赖的特性。对于这类肿瘤,激素已成为它们的特殊需要。这种需要如一旦被切断的话,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减慢或停止。甚至可能使原发或转移的肿瘤显著缩小,使肿瘤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乳癌正是这样的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乳癌患者的性激素分泌较一般人旺盛,乳腺受卵巢内分泌作用的时间较长,而在卵巢内分泌激素中尤以雌激素与乳癌的关系最为重要。远在1896年,一位名叫贝特松的外国医生已用卵巢切除术来治疗晚期乳癌,使两例原已濒于无望的乳腺癌伴转移的患者病灶明显缩小。以后的报道也提示,约13的乳腺癌患者可因双侧卵巢切除而获病情好转。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抗雌激素药物,它可能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从而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有内科卵巢切除之称。由于乳腺细胞发生恶变时,一部分细胞仍保留了雌激素受体,仍是激素依赖性细胞;而另一部分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失去了受体,内分泌对它们不再起作用;而成为非激素依赖性细胞。显然,他莫昔芬治疗仅仅是对前一部分细胞才有效,所以它对有些乳癌的效果特别好。通常用药后25%~60%的患者可达程度不等的缓解,少数患者可达完全缓解。缓解期一般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多认为它对雌激素受体阳性及绝经后无内脏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效果最好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小叶增生是否会发生癌变?什么时候癌变?怎样区别小叶增生和乳腺癌?这是长期困惑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问题。患小叶增生的患者虽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适当应用一些药物治疗,症状都会得到缓解,但是小叶增生将来可能会变癌的阴影始终不能消除,心理压力很大,从而影响工作、生活。作为医生也害怕误将乳腺癌作小叶增生诊治而延误病情。

(1)
应该对小叶增生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已经介绍小叶增生既非炎症亦非肿瘤,而是生理性增生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不良或错乱。因此,把小叶增生作为癌前期病变是不恰当的。

(2)
小叶增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病理阶段,按上皮增生程度可分为轻度、高度、不典型增生三大类。轻度乳腺增生仪表现为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在数量上的增多,乳腺上皮细胞仍保持正常上皮细胞的基本特征与结构;随着导管上皮细胞层次的增多,腺上皮细胞向导管腔内堆积或成片,成不规则网眼状,细胞的增生程度远较轻度增生明显,但增生的上皮细胞仍保持良性特征,仍可见有肌上皮细胞存在,基底膜完整,这样的增生为高度增生。如果高度增生的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异形性,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和细胞质比例失常,染色质浓聚,失去极性,可出现核分裂相,但肌上皮细胞仍存在,即为不典型增生。

以往有人认为乳腺小叶增生会癌变,把该病定为癌前期病变,目前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临床上95%的小叶增生为单纯性增生,单纯性小叶增生是不会癌变的,只有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可能会发生癌变,而且也不是所有不典型增生者将来一定癌变,因为绝大部分的小叶增生是不会癌变的。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诊断比较困难,把早期乳腺癌诊断为小叶增生而延误治疗,更多的情况是将小叶增生诊断为癌,从而引起患者的心理紧张和忧虑。总之,小叶增生是乳腺常见的疾病,应该定期随访,症状明显者应给予适当的治疗,随访时应注意和乳腺癌鉴别

 

 

 

男性乳房发育症是指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下区域出现乳房触痛性肿块,约占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是男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和就诊率,明显增加。
病因:有生理性、病理性、特发性和药物性,其中以生理性多见。1、生理性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发于新生儿期、发育期和中年后期。新生儿期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率为60%90%,表现为乳房结节增大,可能受母体雌激素影响所致,一般1周后消失,偶尔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发育期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率为40.5%,多见于1418岁男孩,表现为乳房结节与胀痛,可能与生长激素、性激素及肾上腺激素对乳腺的刺激有关,大多随年龄的增长,于发育期后消退;中年后期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率约为40%,多在50岁以后出现,可能与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全面下降有关。2、病理性男性乳房发育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调而导致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过高,以及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程度增加有关。该病多见于睾丸功能不全或减退者,激素灭活障碍的肝病患者,以及用雌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还可见于Kallman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低,下丘脑、垂体或松果体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及某些肿瘤患者。3、特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 多见于青春前期(68)是由于终末器官对正常浓度的雌激素敏感程度增加所致。特发性乳房肥大只是乳腺体积增大,状如青春期少女乳房,其乳头、乳晕发育良好,生殖器官及其他器官不伴有发育异常及相关的病变。4、药物性男性乳房发育症 很多药物可导致此症,如地高辛、甲精咪呱、雌激素类药物等等。
治疗:1、内科治疗可以用三苯氧胺,中医外敷内服也行(金匮肾气丸),不过中医还要辩证什么的,这个看不懂,呵呵。2、外科:锐性切除法 此类方法一般均采用较小的切口,而且切口多选择在乳晕内、乳晕周围、腋窝、腋中线等术后瘢痕小或瘢痕隐蔽的部位。同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手术后出现血肿、血清肿、乳头坏死及乳头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和术后瘢痕小的特点。 吸脂法 吸脂法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依据,是利用吸脂术可去除多余皮下脂肪,且术后皮肤有回缩性,无须切除多余皮肤。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容易控制胸部外形、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和畸形的发生率低及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吸脂加锐性切除法 吸脂加锐性切除法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去除大量的乳腺组织,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吸脂后血管暴露好)且术后并发症少、胸部外形恢复较好

 

 

病多见于4050岁女性,34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甚小,带蒂并有许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约占乳房良性肿瘤的1/5

临床特点一般无自觉症状病史述及多在偶然中发现内衣血迹而就医,是乳头血性溢液,通常为鲜红色,不易扪及肿块。如在乳晕区内扪到数毫米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则诊断多可确定。患乳一般无疼痛,偶可因肿瘤阻塞乳管而出现疼痛,一旦积血排出,疼痛可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

通常认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先循乳头溢血口插入细探针,尔后沿探针切开乳管,寻找肿瘤,予以切除;或可经探针注入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体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乳单纯切除。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见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概述〉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亦不统一。西方学者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由于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概念与处理措施十分重要。
〈病因〉本病系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一是体内雌激素相对增多,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病理〉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可以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详见乳房病理)镜下有三特点:小导管扩张呈囊,常伴有大汗腺化生;间质纤维化;小叶的腺泡数目增多,导管上皮可为立方或柱状,大的囊肿被覆上皮可能扁平或萎缩消失。偶见上皮轻度增生形成小乳头。囊肿上皮常常呈大汗腺化生,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浆丰富,嗜酸性,属良性病变。间质组织增生,并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小叶腺泡数目增多,有时腺腔扩大,腔内偶见钙化

1
、腺管周围增生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纤维囊性乳腺病,按曹月敏提出的分类,这是自己的理解):以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特征。镜检,囊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在早期尚可见两层细胞结构,以后,部分或全部呈萎缩状态;有时在上皮萎缩消失处可见溃疡或肉芽组织形成;有的囊肿上皮则可增生,上皮细胞呈柱状,体积增大,有时增生的上皮构成筛状。

2
、腺管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乳腺单纯增生症):多发性乳头状瘤样增生,当若干扩张的导管和囊肿内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

〈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有周期性。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这其实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囊性增生病与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病变的两个时期,自己理解的。)

〈诊断〉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约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对单侧性且病变范围局限者,尤应提高警惕。

〈治疗〉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绝经后可以自动缓解,所以说绝经期妇女,不要轻意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禁食可乐、咖啡和巧克力,加服维生素EB6。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消遥散39克,每日三次,消乳1号,2# tid,均可缓解症状。三苯氧胺 10mg qd 5-10#/月,月经干净后给用,治疗效果可。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手术指征:有对侧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以及年龄大,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增生也较明显者。每隔3月复查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20.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
2014-07-08  | 江西景德镇

确实很不错的医生~感谢您的耐心解答~

2014-06-07  | 江苏泰州

很认真,很热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