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心理健康 远离抑郁
作为老人,退休了,赋闲在家,你是否经常会情绪低落?儿女不在身边,一个人生活很没意思,你是否会不愿参加任何活动,健忘、失眠、没有食欲呢?
作为儿女,你是否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情绪不高呢?
请别掉以轻心,忽视了老年抑郁症的侵袭。
说到老年人抑郁症,很多人就会疑惑了,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的增大,承受和面对挫折的应该是中青年人。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处于退休后相对清闲的时段,而且如今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怎么会发生抑郁呢?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无论国内外,有关抑郁的资料均显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而且大有随年龄升高发病率增加的趋势。况且,老年抑郁证发病十分隐蔽,很难被家人察觉到。
有关调查显示,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患病率月10%-----17%,有自杀行为或企图自杀的老年人中,50%以上由抑郁症引发,且女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为何老年人抑郁频发呢?
老年人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后果十分严重,甚至会危机生命。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因素错综复杂,个人自身因素是关键。一般性格较为开朗、直爽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好强的人较易患抑郁症。除个人因素外,生理、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身体不适、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害怕死亡,担心成为累赘,或者家人关怀缺失等情况,都可以造成老人的强大精神压力,引发抑郁症。
第一个因素是疾病缠身: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组织器官老化等。本身就是很多生理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卒中等)很难根治,一旦发病需坚持服药,这对老年人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负担,长此以往也会造成抑郁症。此外,长期的抑郁情绪反过来也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
此外,某些治疗慢性疾病分药物,如果长期大量应用也是引起抑郁症的另一个诱因。
第二个因素是社会角色改变:老年人出现抑郁心理主要与各种因素导致的失落感关系较大,如退休后工作的丧失、收入减少等,一些老年人退休后甚至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少,在角色的转换上出现了各种不适应,导致情绪上的落差。
第三个因素是重大的心理创伤:对于老年人而言,最大的打击是亲友的离去,这会让老年人对死亡产生恐惧,而配偶的离世对老年人的打击更是不言而喻,这些精神上的创伤也比较容易诱发抑郁症。
此外,还有一种最想最新整合的生物心理学理论,解释老年人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生活中充满了社会授时者(即时间的给予者):个人关系、工作、其他责任和日常事务,它们有助于激活并调节我们的生物节律。例如,当一个重要的社会授时者离开了一个人的生活时,如配偶去世,不仅仅是失去亲人这么简单,也会扰乱生存者的生理节律或者生物循环,从而导致许多后果(如睡眠、饮食和情绪被扰乱,激素分泌水平失衡等),这些表现就被称为抑郁。
老年人抑郁症的独特表现:
迟滞性抑郁症
王老太,72岁,近半年变得不爱运动,动作缓慢僵硬,很少的家务劳动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亦不爱主动讲话,屡问之,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面部表情变化少,有时双眼凝视,对外界动向常无动于衷。家人带她到医院内科求治,疑诊帕金森氏病,但用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无效。教授在接诊这个患者时,发现提到她老伴时,患者眼含泪花,反复追问才讲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这是老年抑郁症中并不少见的迟滞性抑郁,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王老太完全康复了。
由此可见,由于年老体弱,家人和医生更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像王老太这种表现为迟滞性抑郁的患者,由于行为阻滞,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躯体及肢体活动减少,其抑郁症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更易误诊为帕金森氏病。
激越性抑郁症
激越性抑郁症也常见于老年人,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患者常产生没有缘由的不安、茫然、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将大祸临头,严重时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喋喋不休,经常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有位老人整日担心孙子被绑架,自己身体并不好,但每天来回四次接送孙子,风雨无阻,经常打电话到孩子学校询问情况。病人往往否认自己有抑郁的情绪,而是责备自己做错了事,怕导致家人和其他人不幸,严重的甚至企图自杀。
疑病
还有大约1/3的老年抑郁症病人以疑病为首发症状。疑病内容常涉及多个系统如失眠、头疼、胸痛、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胸闷、心悸、厌食、胃腹不适、腹胀、便秘、口干、手颤、出汗、周身乏力等。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常成为病人就诊的主诉内容。病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常有早醒,醒来后难以再入睡;少数病人反而表现为睡眠过多,整天睡,醒后仍感疲倦乏力。有些病人感到心情差,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但往往将情绪低落归咎于躯体问题。病人反复进行各个系统的多种检查,当多种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时,应该考虑到老年抑郁症。
假痴真呆抑郁症
还有一些老年抑郁症患者,早期没有得到识别和治疗,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有记忆减退、智能障 碍、思维抑制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表现,对这类病人,尤其要注意鉴别“假痴真呆抑郁”情况,以免贻误病情,贻误治疗,影响康复。
张老伯92岁,家人发现近半年来,他变得不爱看书看报,也不看电视,一家人谈论时事新闻,他也不参与,直到有一天老人自言自语“早一点走多好,活着这么没意思”,才引起家人的重视。教授经过详细的精神检查,确诊为老年抑郁症,用抗抑郁药治疗两个月后,发生了戏剧式的变化,张老伯恢复了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生活又回到从前充满活力的轨迹。
误区1
只是情绪问题,不是疾病
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什么高兴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这些日子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情绪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就不应该认为是通常的情绪不好,而应该以抑郁症来对待。
误区2
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得了抑郁症
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也一定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会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死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但在2个月内严重症状会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重返工作和社会活动,如尽量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或去工作,居丧者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痛情绪,1年内情绪逐渐平稳。而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症患者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会有强烈的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考虑或企图自杀,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与社会活动,这种异常的情绪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症当成正常的居丧反应。
误区3
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
老刘以前在单位当局长,一呼百应,非常风光,今年到年龄退休了。回家后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什么大 事让自己拍板,老伴也不听自己的,半年都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一直很少,总觉的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不是得了病。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医学上称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接受现实,正确面对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当然,抑郁症与性格、与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性格不开朗,不乐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得抑郁症。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诱发因素。特别是在离、退休后,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症。
误区4
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老张这几个月来,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全家都担心老张得什么病了,陪老张多次到各大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有些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主诉最多的是躯体的各种不适,到多家大医院各个科室反复检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因。其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郁的体验。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5
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
老徐得了抑郁症,医生一再叮嘱家属,老徐有自杀观念,要严加防范,最好住院治疗。可家里人觉得没那么严重,认为老徐也就说说,不会真去自杀,家里人多陪着就行。结果,当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后,把一瓶安定都给吃了。幸亏老伴及时发现,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后才脱险。事后,家人都后悔自己没有重视,差点出事。
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愉快感丧失,觉得自己没用了,没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经常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甚至有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隐蔽,自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观念,就必须严加护理,千万不可忽视。
老年抑郁症存在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识别率低等特点。为避免出现更多遗憾,预防很关键,家人需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
老年人抑郁症的预防治疗
预防老年抑郁症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进行。老年人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学新知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文体活动,多交朋友,还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子女或朋友诉说。作为子女,要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多和父母聊天,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年人,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不专业,没解决任何问题,直接问百度好了,还不让退款,这钱老子送你这群狗吃。奉劝诸位千万别上当,就是一骗子网站。一旦付款想退没门。做不到退款承诺就别写出来,婊子立牌坊。
很好,很专业
好 好好好好
服务非常满意
不错的医生,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