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后心肌却血心包积液怎么办
病情描述:心脏区疼痛 时间不确定 随时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以前也是类似情况一年前做的支架 但效果并不理想 近期做彩超心包积液较多 主要症状 心疼 怕冷 不能做运动 (包括长时间走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理想的药物及饮食护理方面的建议 注意事项
化验、检查结果:
回答一:
病情分析:
你好,有心梗的病史,已下支架治疗目前有心包积液,怕冷。
意见建议:
建议您再进一步查一下心包积液的原因,出现新情况必须全面考虑,不能因为老疾病旧思维耽误病情。确诊后才能及时用药。心包积液常见的原因有:1.心衰,2.低蛋白血症,3.心包炎,4.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最好查一下肝功能,肾功能,胸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2-7 13:13:45
对 是甲状腺功能低下 好多年了 服优甲乐 与这有联系吗
回复人的回复 2010-12-7 13:18:46
和甲减有无关系,应进一步检查。甲减可引起多浆膜腔积液,包括心包积液。有的患者长期心包积液找不到原因,按心衰治疗,最后才确诊为甲减。既然合并甲减,就应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目前找出心包积液的主要原因,治疗起来才对症,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2-7 13:23:22
如果是甲减引起的话 那有什么疗效好的药物 吗
回复人的回复 2010-12-7 13:26:45
你好,甲减的治疗是补充或者替代疗法,口服优甲乐就可以了,但必须掌握好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用药物把激素补充够了,和正常人一样。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2-7 13:32:58
甲补上去后 积液会好吗 还用药物吗 (用的话什么药好)现在用利尿剂 好吗
回复人的回复 2010-12-7 13:34:57
你好,利尿剂是对症治疗,其他原因也可用。如是甲减引起的,甲功正常后会逐渐吸收的。
回答二:
病情分析:
你好,心包积液可以穿刺抽液治疗
意见建议:
建议你到正规医院做心包穿刺治疗,平时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运动,服用阿司匹林,鲁南欣康,倍他乐克等治疗冠心病药物
题目分析:
患者为冠心病患者,年龄不详,性别不详。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时间不固定。仍考虑为心绞痛,目前检查发现心包积液,量较多,还合并有心疼、怕冷的症状。患者想得到理想的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
答案一:
患者虽采纳了回答一,仔细思考也有不足之处,注重了患者甲减的鉴别,而忽视了心衰的治疗。从患者的疾病根底疾病出发,患者已行支架介入治疗,必为心梗,目前有心包积液,怕冷的症状。
1.从心包积液的原因出发,建议患者明确心包积液原因入手是正确的,因为治病求因吗。因为考虑到可能引起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些致病因素没有列出,如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为癌性积液,没有明示,另外心包炎还有结核性和化脓性之分,也未和患者讨论。
2.患者追问中提示已患甲减多年,甲减也可能为心包积液原因之一。
3.患者有怕冷的症状,故不能除外甲减的可能,但忽略了心衰的原因。
4.回答一不足之处是未能详尽的介绍患者目前仍有心绞痛的症状,如何缓解及注意事项。
答案二:
提出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较简单,是建议患者抽取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原因较多,抽取积液要是心包积液的量而定,患者未提供心脏彩超数据,不知积液多少,建议患者抽取积液显然思维太简单。一般心包积液小50ml,心包填塞症状不明显,而抽取积液风险较大,得不偿失,建议较片面。患者存在心绞痛的症状可以口服阿司匹林,鲁南欣康,倍他乐克的治疗是可取的。而平时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运动的建议是没有针对性的,一般心脏病都可参考,故患者未采纳。
总结:
通过回答这位患者提问,自己收获颇多。患者的心包积液原因不明治疗效果肯定不理想,故回答患者用什么理想药物,和平时注意事项之前必须明确病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回答一从病因入手是正确的,但在患者的追问下,有些忽略心衰等因素是不足之处,但患者通过询问明白了甲减的治疗和心包积液的关系,为甲减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包积液常见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为心衰,首先要除外心衰,心衰一般会出现下肢浮肿,腹胀,心慌气短明显,双肺可以有湿罗音,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低于50%,胸片提示双下肺瘀血,在患者叙述时没有涉及到;
2.合并加减,可以出现畏寒怕冷,浮肿,毛发脱落,患者已经合并有加减,需要查甲状腺功能,检测补充甲状腺激素是否充足,在这方面说明较详细;
3.结核性心包积液,一般有低热乏力盗汗的症状,需查血沉;化脓性心包炎一般会有体温升高,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心包积液化验可见白细胞及脓球;
4.癌性心包积液一般合并有原发性病灶,晚期出现,此患者没有此类病史,可能性较小;
5.甲减所致,查甲状腺功能有TSH升高,T3、T4减低;
6.低蛋白血症所致,查肝功能,白蛋白较低,下肢浮肿明显,一般为下垂型浮肿,而且除外上述原因。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为选择理想的药物提供依据。
魏建华
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