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三伏贴常与三伏灸一起做。
药物制备:
通用方:白芥子400克细辛400克元胡100克甘遂100克猪牙皂100克麻黄100克上药粉碎,过筛备用。取老姜适量,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压取姜汁。随用随制,不要隔夜。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
1.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贴敷方法:用时取药粉30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捏饼,置生白布(纱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外用伤湿止痛膏撕成小条加固。根据发病时间长久和病人年龄,可以贴附1---6个小时。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贴敷后的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不适宜三伏贴贴敷的情况: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
注意事项:
1.敷药前应洗澡或局部清洗,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3.贴敷当天避免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另外,每天要保持开窗通风。
4.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采用。五、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