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26例
【关键词】 点穴推拿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肩痹等, 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采用点穴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2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6例临床病例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2005年1月-2008年8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54例,女7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51岁;病程1~3个月67例,4~6个月45例,7~11个月11例,1~2年3例;无明显外伤史94例,有明显外伤史32例;单侧发病122例,其中左侧71例,右侧51例,双侧发病4例。既往曾经治疗史38例,未见好转或疗效不显著。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有拘紧感;(2)在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重,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4)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5)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骨质疏松,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6)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放松手法 患者取端坐位,医者坐于患侧以轻柔的抚法、摩法、揉法施于肩前、肩外侧、肩后5min。使患者精神上及肌肉关节放松。
1.3.2 点穴 以大拇指指腹点按患侧天鼎穴(压向第六颈椎横突,以酸、麻、胀向下传至手指为佳)、缺盆穴(压向第一肋骨,以酸、麻、胀向下传至手指为佳)、中府穴(压向后上,以酸、麻、胀向下传至手指为佳)、肩髃穴(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佳)、曲池穴(压向肱骨内上髁,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佳)、合谷穴(压向第二掌骨,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佳),每穴点按1min。
1.3.3 治疗手法 (1)分别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三角肌前缘、后缘及三角肌止点等痛点处施一指禅推法和揉法各1min。(2)医者站在患者侧后,一手托握住患肢的肘部使患肢外展至最大限度,另一手在肩前、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髃穴、肩贞穴,并做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3)医者站在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握手摇肩法或托肘摇肩法5~7次,幅度由小到大。若肩关节活动幅度渐大后可做大幅度摇肩法5~7次。(4)医者站在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另一手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3次。然后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医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按患肩以固定,另一手托握其肘部并缓慢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最大限度时,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医者站在患者身侧,一手握患侧腕上自前屈位缓慢抬起患肢至120°~140°时,另一手握前臂近肘关节处。两手协调用力逐渐向上拔伸牵引,至最大限度时,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上拉扳。然后缓慢放下上肢。(5)医者站在患者身侧,双手抱揉肩部5次,对挤肩部2次。
1.3.4 结束手法 医者站在患者身侧,从肩部到前臂自上而下快速搓动3~5次,最后双手握住患者腕部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半分钟结束治疗。
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推拿治疗期间,嘱患者每日坚持做手指爬墙、体后拉手、原地摆臂摇肩等功能锻炼。
2 疗效观察
2.1 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肩周炎疗效标准[1]。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稍受限;有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时仍有疼痛感;无效: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126例肩周炎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治愈89例,占70.6%;显效24例,占19.1%;好转11例, 占8.7%;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98.4%。
3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或体质虚弱之人。年过五旬及体虚之人,肾气不足,气血渐亏,筋脉失养。又常因过度劳累,肩部当风受寒,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肩部筋脉肌肉,经脉痹阻, 或由于肩部外伤导致肩部肌肉血管损伤,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发为痹证。肩部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纤维组织增生,渐而使得肩部筋脉聚结,肌肉痉挛,从而形成肩部粘连阻碍肩部活动。
本病早期患者以肩部炎性渗出、充血、疼痛为主,手法操作以疏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镇静止痛为原则。先用抚、摩、揉等放松手法施于肩关节周围,使患者精神思想及肩部周围肌肉得以放松,即“松则通,通则不痛”。然后点按天鼎穴、缺盆穴、中府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以达到疏经通络、镇静止痛。在肩周痛点部位重点揉、一指禅推法及肩周扌衮法可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缓急止痛、消除肩部周围的炎症。肩关节摇、扳、拔伸等手法可起到剥离粘连、滑利关节、增大肩关节活动幅度等作用。最后用刺激较为温和的搓、抖法,以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调和气血,放松肌肉来结束治疗。
治疗期间,嘱患者每日坚持做手指爬墙、体后拉手、原地摆臂摇肩等肩关节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可以增加其活动范围以松解肩部粘连组织,解除痉挛,以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目的,并能逐渐恢复肩关节周围的正常血运,减缓疼痛,使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可随时随地取材进行锻炼,方法简便,痛苦少,大大缩短医治疗程,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医生很耐心,也解决了我的疑惑,谢谢
很好的医生,很负责任的医生
戴医生你好!我是上次咨询你的盐城的,那个西比灵和尼什么药买了,不知道怎么吃?说明书上没写怎么吃,可以告诉我怎么吃吗?头还是一段时间昏一段时间不昏
戴医生,昨晚跟你联系的,我听你的做了多普勒,今天报告有了,系统好像关闭了,你能回访下我吗?
谢谢医生真的很感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