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痛症是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引起富含雌激素受体的局部乳腺腺体的腺管、导管及结缔组织的肿胀,进而引起乳房结构及经络功能失常表现出的临床综合症。局部乳腺腺体的导管肿胀,可导致乳管阻塞、经络不通而表现为刺痛、窜痛、游走痛、放射痛等,局部乳腺腺体的腺管和结缔组织肿胀,可表现为乳房局部胀痛、乳房出现块状物、结节状物、条索状物,一侧乳房变硬、疼痛,尤其是spence腺体异常。
乳痛症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生气后疼痛、劳累后胀痛、郁闷后发现块状物等,不管什么原因导致,都是因为局部乳腺腺管、乳腺导管及结缔组织内含有雌激素受体质和量的不平衡,在体内性激素剧烈波动时,激素与受体结合异常,组织代谢紊乱,引起局部乳房组织肿胀、增厚、变硬等,出现暂时性的不能复原。
乳痛症是乳腺外科最常见病,是很多患者就诊时的主诉,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误解,常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想到与乳腺癌相关连时,患者倍感恐惧,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为此,我们有必要正确理解乳痛症,为乳痛症患者解除心理压力而把脉。
1.从发病原因正确看待乳痛症:乳痛症只是局部乳房结构的暂时性异常变化,不管什么原因导致,与乳腺癌根本不同,大多数年轻患者由于肝火太旺、情绪激动引起了乳房局部的胀痛、刺痛、窜痛、游走痛,发生在乳腺腋尾部者较多,如spence腺体高达腋下、胸大肌下缘者,常有游走痛,上臂内侧放射痛等,只要情绪稳定、气血畅通,诸症消失,不会有任何后果。
一些接近更年期的女性,乳痛症常表现为疼痛与块状物并存,但这种块状物柔软,只是局部腺体的暂时性增厚,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发的乳房局部结构暂时性异常,也有的女性表现一侧乳房的突发性肿胀、变硬,常是患者情绪所困、性生活不和谐、乳房一侧受力不均等,原因消除则美丽如旧,而一些已闭经的患者发生乳痛症,由于腺体组织已经逐渐退化,结缔组织受激素的影响发生代谢异常,这时候往往是脾胃不和、冲任失调,通过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只要坚持内分泌治疗,等于消除了病因,病变不会继续发展。
2.从临床体征正确理解乳痛症:很多患者就诊时常十分紧张的说发现了乳房肿块,因而联想到了乳腺癌。其实,乳痛症患者出现的乳房肿块,只是暂时性的乳腺腺体腺管、导管、结缔组织肿胀,肿胀一退,结构恢复正常,症状和体症就自然会消失。患者常自诉经期前出现肿块,经期后消失,或者生气后突然发现肿块等,这种肿块与乳腺癌表现的肿块根本不同,没有乳腺癌那种质地硬,常柔软,没有乳腺癌肿块表现的酒窝征,反而乳房外观更丰满;也没有乳腺癌肿块表现的与周围粘连,只是活动度好,甚至表现似有似无的肿块;特别是乳腺癌肿块常没有压痛,而乳痛症患者表现出的乳房肿块,常明显触痛。
3.通过辅助检查进一步诠释乳痛症:对于疑虑重重的乳痛症患者,有时候主观的解释往往无效,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用客观证据来消除她们的巨大压力。目前开展的乳腺红外线检查、乳腺高频彩超、乳腺钼靶、乳腺肿块定位穿刺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L-DNA检查学,都十分有效的为乳痛症患者提供了依据,而为乳痛症患者做的上述诸多检查,会清楚的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应该强调的是,乳腺彩超常显示乳痛症患者的乳房结构紊乱,腺体回声不均匀,这正是乳腺局部组织肿胀所致,并非严重疾病,而患者乳腺结构先天性异常,如导管扭曲。导管局部狭窄、乳头内陷等,也是容易导致发生乳痛症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