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中调整与服务对象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在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医疗质量、树立良好风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对患者犹如对待亲人,对症下药,力争做到药道病除,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则为贫困低薪阶层打开一道廉价用药之路。
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不谋私利是医务人员重要的职业道德,在这样的道德下,我们不会刻意将病人贫富区分,将诊疗病人当成自己的本分和天职,并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加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进行《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做到认识上明确,思想上重视、行为上遵守,为发挥医德作用做好理论基础。
有了理论基础,实践起来就有了指导和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对病人一视同仁,从言谈举止中让病人感到温暖。比如对病重病人的鼓励,对老年患者的关爱等,都能让病人得到莫大的安慰。另外,对病人懂得慎言守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以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