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癌的土壤
赵海军
现在的恶性肿瘤患者,很多死于转移灶,甚至有很多隐性癌的患者,还没有发现原发灶,就已经死于转移了,有的转移到脑,导致脑疝死亡,有的转移到肝,导致梗阻性黄疸死亡,还有的转移到肺,死于肺栓塞等。如此恶劣的转移后果,在年轻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是比比皆是!那么,是什么原因能吸引癌细胞在脑、肝、骨等原发灶以外的部位种植呢?这个土壤有什么成分使得癌细胞容易成活呢?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笔者对比了血管瘤的患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先天性血管瘤的患儿,当患者到一定的年龄,血管瘤就会停止发展,而在这个年龄限以前,血管瘤往往猛长;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被称为良性癌症,在女性的身体内可以到处种植,但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消退了,显然,到这个年龄,子宫内膜就没有合适的生长土壤了。综合二者的共同特点,即与性激素有关。
自从人类发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以来,已经对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治疗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针对激素受体用药,发挥了巨大的贡献。笔者认为,这些性激素受体存在的组织,就是癌细胞生长的土壤,性激素受体分布越丰富,就越适合肿瘤的种植。
怎么解释三阴乳腺癌的转移呢?这些乳腺癌的患者虽然没有性激素受体,但在全身各处仍然有性激素受体组织,实际上,芳香化酶抑制剂仍能有效预防三阴乳腺癌的转移。
基于以上观点,任何恶性肿瘤的转移,都依赖于性激素受体的分布,所以,在隐性癌、转移癌的治疗上,中西医治疗都要针对性激素受体分布下药,改变适合转移癌生存的种植土壤。如中医针对肾元下药,西医针对拮抗雌雄激素受体下药,这将有可能大大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