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杨筱明 康复科  | 副主任医师 执业编号: 110330182000204

  • 1接受咨询
  • 0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针灸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1-11-07 19:04:51  238人已访问

  

针灸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我科应用针灸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8例临床资料。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灸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针灸;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治疗

我科于20042月至20071月对48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病人应用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28,20例。年龄35-76岁。48例患者均有胃肠、肝胆、胰脾为主的腹部手术史。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7例,阑尾切除术后25例,脾破裂术后8例,肝破裂术后3例,疝修补术后5例;均为术后4-10天经外科常规治疗未恢复肠蠕动功能者。

  2、治疗方法 患者经外科常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血钾的补充、抗感染、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内庭,常规消毒皮肤,选用0.25*40mm毫针,先针足三里、上巨虚、内庭得气后温针,再针天枢、得气后留针,腹部以神阙为中心点放一灸盒,灸3045分钟,使患者腹部有温热感,留针的同时用听诊器放在腹部一侧听肠鸣音,每天1-2,3次为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肠鸣音正常、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正常、呕吐、腹胀等症状消失。好转:肠鸣音出现,肠蠕动恢复,排气但尚未排便,呕吐、腹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果

   经三次针灸治疗治愈39(81.25%),好转9(18.7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男,77岁,因胃癌根治术、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消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血钾4.9mmol/L。术后5天腹胀如鼓、无肛门排气、无肠鸣音。治疗: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得气后温针,再取天枢得气后局部用灸盒温灸留针45分钟,留针的同时腹部听诊闻及一持续3秒钟的肠鸣音,针后4h肛门大量排气,并排出大量水样便,腹胀消失,使患者的自主呼吸得到了改善,第二天拆除呼吸机自主呼吸,患者转危为安。

   讨论

    麻痹性肠梗阻可以在多种情况下产生。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各类腹部手术后、各类腹膜炎后、各种腹膜绞窄痛后、腹部的钝性挫伤等致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肠壁肌肉瘫痪而麻痹[1]。术后麻痹性肠梗阻肠蠕动功能失调导致内容物不能有效运转,肠腔内大量的积气积液、肠腔内压力持续增高。患者临床表现有腹胀、肠鸣音消失、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针灸治疗以理气导滞、通腑散结为原则[2]。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大肠腑气输注汇集之处,具有调理肠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通腑泄热。上巨虚为治疗大肠病要穴加强了调肠胃理气滞的功效;足三里是治疗肠胃病的首选穴,《甲乙经》卷八有云“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3 ] ,加用足三里.内庭具有益气补虚、和胃降逆通腑之功效、腹部温灸的温热有助于反射性的刺激肠蠕动的作用。针灸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肠道血液运行,促进胃肠吸收功能,针灸可以迅速达到排气排便[4],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钱礼编.腹部外科学,第一版.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354-355

2]房小宇.方晓.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38.人民军医杂    志,2005,48(9)

[3]山东中医学院主编. 针灸甲乙经校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石学敏.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4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99.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