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9岁,发作头昏,心悸半月,晕厥3次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昏、心悸、恐惧感、伴恶心、呕吐,晕厥一次,约10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入院前一天上述症状复发。下午4时再发并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上午给予心脏超声、X线及心电图检查,听诊主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脏X线可见主动脉钙化,心脏有3个部位钙化。超声显示有主动脉瓣叶的明显增厚,回声增强钙化。
入院查心电图(见图)示:本图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率为50次/分,各导联终末部传导延缓,QRS波在V1导联呈M型,P-R间期长达0.28-0.36秒,QRS波共5种形态,①I导联R3、5,II导联R3,V3导联R3联律间期相等为0.52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考虑为室性早搏。②I导联R1、4,III导联R2、3、8,aVF导联R3,V3导联R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有固定的逸搏周期1.44秒,逸搏频率为42次/分,考虑为另一个室性起搏点。多数表现为逸搏,III导联R2表现为室早。③II导联R3,III导联R7,aVL导联R2,aVF导联R2,V1导联R2及V4导联R2可见联律间期为0.92秒,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的QRS波群相近,其前的窦性P波与QRS波无明显关系,考虑为交界区早搏。④aVR导联R3,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较正常窦性P-R间期明显缩短,其后QRS波群与窦性下传QRS波群相近,不支持室性融合波的诊断,仍考虑为交界区早搏(舒张晚期),只是早搏的提前量小于上述交界区早搏。⑤V1导联R3其前有窦性P波,QRS波与正常波形相近,P-R间期略短于正常窦性下传P-R间期,考虑为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不正常ST-T改变,双束支阻滞,双源性室性异位搏动(一种表现为室性早搏,一种表现为室性逸搏),交界性早搏,室性融合波。
讨论:
本例各导联终末部传导延缓,V1导联QRS波呈典型M型,P-R间期长达0.28-0.36秒,可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I度传导阻滞,由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相对复杂,单侧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对侧束支I~III度传导阻滞时,其心电图表现与单侧束支传导阻滞伴房室传导阻滞完全一样,心电图很难鉴别[1],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给予确诊,因患者入院下午死亡,未能进一步检查,给最终确诊带来困难。上图表现也可能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本例患者有晕厥病史,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钙化斑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因此前一种诊断的可能性极大。
Lev氏病属老年退行性疾病,其病变主要位于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远端的双侧束支,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是其基本表现[2,3]。 诊断的核心是左侧骨架纤维化或钙化过程中形成双侧束支阻滞。心脏左侧骨架是指与房室传导组织邻近的一组部位,包括中心纤维体、室间隔隔部、肌部室间隔顶部、主动脉瓣环及二尖瓣环。心脏左侧骨架受到长时间的机械性牵拉、磨损,可发生进行性纤维化或钙化。这些病理改变累及房室传导系统的远端时,可引起束支传导纤维数量减少,并可能在束支起始部被切断而发生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功能减退或全部丧失,形成Lev氏病。此外,患者有晕厥史,可能是因一侧束支突然由不完全传导阻滞发展成完全性传导阻滞,并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果。缓慢心率可引起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本例患者出现双束支阻滞且伴有复杂的心律失常,支持Lve病的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Lenegre氏病鉴别[4],后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脏特殊传导系统束支水平的特发性疾病,不属于老年退行性疾病,不一定是老年人发病,不伴有心脏左侧纤维支架硬化症,结合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鉴别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郭继鸿 许原 王立群等 Lev氏病及其心电图特点 心电学杂志 , 2002,21, 6~9
2. Podrid PJ,Kowey PR. Cardiac arrhythmia:mechanism, diagnosis& management. 2nd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a Wolters Wuu`ner Company. 2001 .695~703.
3.Bellet S .Clinical disorders of the heart beat.3nded. Philadelphia:Lea & Febiger Company .1971 .344~362.
4.郭继鸿 Lev氏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2,11, 51~58
等了很久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有点失望
回了几句话,然后就没音信了。没头没尾的。
回答很快,很专业,很耐心,第一次网上挂号咨询医生觉得不错
非常好的医生!医术的确厉害
还没问完就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