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今年3岁了 有时和她讲话好像不怎么理解,有点鹦鹉学舌那种。我有时就不耐烦了。我家宝宝没事就喜欢背唐诗,儿歌什么的,感觉背的可投入了。每次接电话就说,我说...,再见..,总是这么一套,再也不会说别的了。根本就不会和别人对话。”
“我家孩子四岁半 老是玩手 自言自语 想事就是做在那朝一个地方看 头还不断的轻摇 在那想事。他喜欢的东西太少了 动画片不看 书更不看了。”
“我家的什么时候像你家宝宝那样,和她说什么都能理解就好了”
“哪呀 问题老了 现在症状非常的明显 玩手 自言自语老厉害了 情绪也非常的不好 。上次融合课回家路上说我最喜欢小妹妹”
“用他喜欢的事或者物来吸引他,尽量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家长就要多讲多说 孩子可能不会去听 你也没必要脸对脸的去讲 就当是和别人说 实际他也会听到 我在家很多时候是自言自语 不管做什么我都用语言表达一遍 不管他听没听见 ”
“要先吸引他的注意力 确定他在听时再讲”
------------------------------------------------------------------------------------
孩子的成长,会有发展不平衡,就语言来讲,他生活在这个以言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的环境中,只要他用心关注,言语不是需要刻意教授的。毕竟目前未证实肯纳孩子有器质性的语言障碍。基于此,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言语运用问题:
1.孩子思维快,远比言语形成快,自然认为言语不如动作来的方便,忽视了口语。甚至感觉用哭闹获得去求来得更容易。
2.孩子因为言语发育迟,常常被要求说话的,没有建立起主动控制使用言语的自主感和兴趣。
3.养育者的了刻板要求,导致了孩子对言语的抵触。甚至有时为让他顺从,习惯性的说假的许诺,让孩子对言语反感。他们可以用刻板方式、“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方式、故意答错的方式,来防御或是来拒绝被要求。
4.孩子不讲话可以用“话不投机半句多”来解释。因为我的自言自语,养育者不参与或是不对题,都是很没劲的,不说也罢。
5.孩子懂事,想非常努力的按养育者要求来做,但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被责备,“我无语了”。
怎样让孩子发展自己的言语呢?(不细述细节)(分清 标 与 本)
1.孩子生活中有其强烈需求表达的时候,这时是交流的最佳时机,可以为此创造这种时机,但不必强求,习惯于生活就能够自然运用。比如,出门了,家长会问,孩子穿的多不,虽然忽略了问孩子,但另一个站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会说“我不冷”。
2.孩子自言自语是好事,不能等同于幻觉妄想!!能听懂,养育者就跟着他说,接他的话,听不懂,也鼓励他说,重在“兴趣”。家长对此心安理得才会做到心领神会。
3.让他感受到被别人忽略的感觉,把他从精神世界中拉出来,使其发自内心的“我想要”。(以毒攻毒?)(精神上的渴望导致痴迷的追求,物质上的充裕导致无意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