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溶血症、颅内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肠炎、化脓性脑膜炎、脐炎、脓疱病、硬肿症、破伤风及产伤等等。而其中以难产儿、窒息儿、产伤儿、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母亲患有感染或糖尿病的孩子,发病率为高。所以对这些高危儿尤应加强护理和观察。此外,很多先天性畸形性疾病亦大多在新生儿时期即有所体现,如能通过密切观察而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保证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1、湿疹防治: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皮肤炎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过敏体质、神经功能及物理因素等有关。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营养过剩、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盆传给脂儿,致使新生儿皮脂增多,亦易致脂溢性湿疹。
2、皮肤生痱子防治:
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天热及小儿大哭,出汗较多,加之新生儿皮肤细嫩,常易生痱子,由于痱子可形成小脓疱,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应预防痱子的发生。
炎热的夏天应避免新生儿大哭,置小儿于阴凉处,以防出大汗。
用温热水及小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待皮肤擦干后,再扑上少许婴儿爽身粉,始终保持皮肤干燥。
如头部生痱子,可将头毛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
如痱子形成小脓疱,则须立即处理,切不可用手随意挤压,以防酸液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添上0.5%碘酒或1%龙胆紫,必要时还可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如出现高热、拒奶、精神萎靡、不哭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发生败血症,这时必须立即予以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湿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颈、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成簇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瘤、黄白色鳞屑及痴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病儿常烦躁不安、到处搔抓、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宝宝长了湿疹后除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还应采取全身、局部综合治疗。另外,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湿疹可能会逐渐减轻。患湿疹的新生儿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并避免太阳照晒,避免毛线衣或其他化纤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局部皮肤不要随意用药。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急性期可用1%~4%硼酸液湿敷或用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外涂;亚急性期每晚用温水洗澡1次,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消炎;慢性期用温水洗净皮肤后,外用0.5%可的松冷霜类药物或糠馏油软膏。如患儿搔痒较剧,可适量使用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予以镇静、止痒、脱敏。
3、新生儿脐带出血
新生儿脐带出血常分为两种情况。
脐带脱落后局部肉芽组织的渗血较为多见,常继发感染,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可用1%硝酸银烧灼肉芽组织,或用1%碘酒消毒处理。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K等药,以利于尽快恢复。
脐动脉出血较少见,由于脐带粗大,干缩后线结松脱,易致出血,此种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生。有时因脐带剪除过多,线结松弛而自行脱落,还可因为扎脐的线过细、过紧,将血管扎断而致出血。这种出血应在脐凹处重新处理,结扎脐带,缝扎断裂血管,以防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严重出血者可给予输血。
4、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经过家庭处理后仍无好转;且病儿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烧等情况时,应立即住院检查、治疗。
5、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体温一般在37.5℃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
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而发热,这种发热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
脱水热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
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常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产前感染(不洁的***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产后1~2天开始发热;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常因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当发热超过
6、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较差,哭声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呛奶,咳嗽,呕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浅短或不规则、双吸气、甚至呼吸暂停,很难听到细小湿罗音和捻发音。以下是护理方面的要点。
得了肺炎的新生儿应置身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室温约
如体温超过
给病儿喂药应在喂奶前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应在喂奶后马上进行,以防呕吐。
7、新生儿无尿
新生儿无尿可由于先天性肾缺如或尿路畸形所致,亦可由于肾脏泌尿较晚所致。一般情况下,99%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6小时内即初次排尿,但若超过36小时尚未排尿,可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葡萄汤液,如经过上述处理后有利排出。则可能是肾脏泌尿教晚,如仍无尿,则可能是肾缺如或尿路畸形,须进一步检查。
8、新生儿白眼球发红
新生儿血管脆嫩,在出生时,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致使眼巩膜的小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巩膜(白眼球)上即有鲜红色的小片状出血灶,这种出血一般不须任何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消失。
9、新生儿突然憋气
新生儿出生后2~20天内常出现突然憋气现象。特别是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面部发紫,四肢软弱无力。如憋气时间超过15~3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呼吸暂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当遇到寒冷刺激或患肺炎等疾病时,就可发生憋气现象。由于憋气时肺内血氧交换停止,而导致体内缺氧,如缺氧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如无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应立即采取人工辅助呼吸(将手放于小儿背部,然后按每分钟40次左右的频率轻托、轻放小儿或拍打小儿足底,以刺激呼吸,并注意保持室温在
10、新生儿红臀
红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柔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严重时可致臀部破溃。因此,新生儿使用的尿布应具有清洁、柔软、吸水力强等特点,而且不能在尿布下垫放塑料布或橡皮布,因为塑料布与橡皮布均不透气,使用后可使小儿臀部始终处于湿热的环境中、而更易发生红臀。洗尿布时应将尿布中的皂液或碱性成分洗净,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晒干,以备再用。
如出现红臀,则应采取相应措施,除勤换尿布及每次换尿布后用温热水将臀部皮肤洗净外,尚须涂以治疗红臀的红臀膏(用鱼肝油滴剂与凡士林混合配制的软膏)或涂以经过消毒的植物油。还可用灯泡或电吹风局部烘烤,以促使红臀部位的皮肤干燥、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供,加快红臀的愈合,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钟。但须注意,烘烤应离臀部皮肤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烫伤。
11、男婴隐睾
胚胎两个月时,睾丸开始形成,到3个月时,睾丸渐下降,大约在胚胎7~9个月时,睾丸可降入阴囊中。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少数胎儿至出生时睾丸仍未降入阴囊,而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的某个部位,这种情况称之为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阻碍睾丸下降的原因有精索过短、腹膜后纤维性粘连、垂体功能不全、睾丸引带终止不正常或腹股沟发育异常等。少数下降不全的睾丸可在5~6岁前自行降入阴囊,而绝大多数不能自行下降。
睾丸下降不全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睾丸的生精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阴囊中的温度低于腹腔温度约1.
男婴隐睾如何处理?
婴幼儿隐睾仍有下降的可能,可暂时观察,如5~6岁前仍不能下降时,则需进行治疗。单侧隐睾多有局部因素,大都需手术治疗。双侧隐睾时,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500单位,每周注射2次,一疗程用量为4000~5000单位;必要时可重复1~2个疗程,大多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效果不满意,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一般于6~7岁为宜。
如延至青春期手术,占于曲细精管萎缩,可致精子生成能力丧失。所以,对隐睾儿,应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以把握治疗时机。
12、男婴阴囊大
男孩阴囊的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如过大,则可能为病态,一般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阴囊鞘膜积液新生儿鞘膜积液较多见,一般于1周岁以内可自行吸收,不需手术治疗。如至成人期仍未吸收,但如果不影响生活、工作,亦不需手术治疗。如鞘膜积液较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生活、工作,则需作鞘膜翻转或切除术。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在婴儿咳嗽时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无波率。如婴儿平卧、不哭时肿物可还纳入腹腔,阴囊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不需手术治疗,待年长后视病情而定、如肿物嵌顿于阴囊中而不能还纳入腹腔,则需急诊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较少见,它表现为质实而硬,以手撑托之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如遇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13、男婴包皮炎
男性新生儿的包皮炎与龟头常有上皮粘连,1岁以内上皮粘连逐渐被吸收,包皮与龟头便自行分开。小儿包皮过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青春期前龟头应逐渐外露,否则,应视为包皮或包茎过长。
包皮或包茎过长时,皮脂腺分泌物和上皮脱屑组成的包皮垢包皮结石易在包皮下积聚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包皮炎,而炎症性粘连可影响包皮的松动,形成继发性包茎,甚至导致尿道外口狭窄。为减少包皮炎的发生,应经常上翻清洗***,保持局部清洁,若包皮口过小,每次清洗时应轻轻上翻包皮,以逐渐扩大包皮口,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导致包皮嵌顿的发生。包皮炎时,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局部涂抹金霉素软膏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以尽快控制炎症。年长后包皮仍过长者,可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
14、新生儿烫伤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常常用热水袋帮助取暖,但如果保暖方法不当或水温过高,则容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最好的方法是将室温提高,一般使室温保持在
如因不慎将新生儿烫伤,则应立即予以治疗。当仅有皮肤发红时,则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后用干净纱布包裹烫伤的局部,一般4~6天就好了;如烫伤起泡,可在起泡处涂油后包裹,让水泡自然吸收。当水泡破溃并继发感染时,应立即到医院予以定期换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防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5、新生儿黄疸
许多产妇生产完后常迫不及待地问医师:“我的宝宝有没有黄疸?”实际上,宝宝刚新生儿期
出生时,医师无法判断新生儿是否会出现黄疸。一般新生儿的黄疽多半在出生后3~7天才出现(少数有问题的病理性黄疸可能在3天之内出现),其中绝数在一两星期后会自行消退,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黄疸”,对健康不会有影响。华人的新生儿极为常见,比例之高大约有90%会出现。医院大多利用血液检验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如果偏高,可利用黄疸灯照射,以帮助黄疸的消退,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经由照光处理就能消退,少数严重者或照光后黄疸指数仍继续上升者,则要考虑换血治疗,以免脑部受损而影响智力。
16、溢奶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溢奶。一般来说,溢出的量若不多,并不会影新生儿响宝宝的发育。如果溢奶情况严重或经常溢奶使得宝宝的体重增加得太慢,甚至减轻时,就需要请医师诊治了。若喂食宝宝时能做到下列几点,可以使宝宝少溢奶或吐奶:少量多餐。喂食时,速度放慢,避免吸入太多空气到胃里。奶瓶的角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平,可能使宝宝吸入空气而吸不到奶水。喂食后要帮宝宝打嗝、排气,把胃中的空气排出。宝宝喂食后不可平躺,应尽可能右侧卧或俯卧,同时上身要抬高30°角。
17、痱子
婴儿长痱子是很常见的,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炎热,再者是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总是喜欢替婴儿穿过多的衣服,使得宝宝容易流汗。痱子大都长在颈部与肩膀。如果能做到下列三点,则宝宝长痱子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保持通风凉爽的环境。勿将宝宝裹得密不透风。宝宝流汗,立即替他擦干。
18、发烧
脐带护理
脐带在出生一两周后会自行脱落。每次沐浴后可先用棉花棒沾消毒药水由内往外擦拭,再以棉花棒沾75%含量的酒精擦拭。脐带处理尽量保持干燥,避免接触尿布。如果有血水、脓水流出,或有异常臭味,或长出肉芽,应请医师诊治。
19、婴儿啼哭
婴儿啼哭的原因很多,肚子饿要吃奶、尿片湿了、衣服包得太紧、太热或新生儿期
生病都有可能。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习判断婴儿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免得自己焦虑不安,宝宝也不舒服。你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检查婴儿,找出宝宝啼哭的原因:(1).是否肚子饿:如果给他吃奶,吃得津津有味,同时停止啼哭,就表示真的饿了。(2).是否尿片湿了:检查尿片是不是已经湿了。若帮他换上干爽的尿片就安静下来,即表示啼哭是尿片湿了所造成的不舒服使然。(3).是否将解大便或已解大便在尿片上:检查步骤同前项。(4).是否衣服包得太紧:将衣服重新包扎,放松一点,假如啼哭停止,即代表这就是啼哭的原因。(5).是否太热:如果满身是汗、衣服湿了,即是太热使他不舒服而哭闹不停。可以尝试为他解开衣服、擦于身体,并将室内温度调低些。(6).是否要人抱:有时婴儿啼哭只是在寻求抚慰,假如抱着他就不哭,即表示他哭闹的原因是寻求抚慰。(7).是否生病了:若经上述处理,婴儿仍哭闹不停,或宝宝有发烧、呕吐、腹泻、食欲不佳、精神不振、活动力差、哭声微弱或失声大哭,很可能是身体有问题导致不舒服,这种情形必须立即请医生诊治,找出宝宝啼哭的潜在原因。
20、打嗝
宝宝的呼吸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某种程度上讲,打嗝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到了三到四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少多了。
新生儿的主要生活内容为吃奶和睡眠。其每天睡眠时间常在20小时以上。一般间隔2~4小时须吃奶一次。吃奶量与孩子的日龄和食量有关。初生新生儿每次约吃奶60毫升,以后逐渐增多。孩子应在出生后第一天内即有大小便排出。初起排解的大便为墨绿色、质粘稠,3~4天后逐渐变成黄色的正常粪便。吃母乳的新生儿大便多为黄色软膏样,每天2~4次;如吃牛奶,则大便颜色较淡,且较干,每天1~2次。孩子的排尿次数常较多,每天可达5~10次。尿量与孩子的食量和饮水量有关。此外.可代表新生儿身体状况的指标还有体温、呼吸、皮肤及眼睛黄染情况,和面色、哭声等等。其中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多较表浅而不规则,尤其在出生的头两周内,其呼吸频率波动较大,每分钟为40~80次左右。而孩子多在睡醒后欲吃奶或尿布湿后出现哭闹,哭声响亮、连续,哭时面色红润。
父母们如能注意对孩子的上述情况进行观察,即可了解其身体状况的好坏,从而作出正确的处理。如孩子出现下面的某一种情况,应考虑其患有疾病,须送往医院诊治:
(1)体温过高或过低。初步了解孩子的体温情况,可采取用手触摸孩子手脚温度的方法,而明确其实际体温须用肛表测试肛温。如体温超过
(2)不哭、不吃或少哭、哭声低弱以及哭时面色青紫或苍白。
(3)排便异常,包括腹泻、便秘(3天不解大便)、少尿或无尿以及排血便等。
(4)频繁地溢奶或发生吐奶现象。
(5)黄疸出现过早、消退延迟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怎么办?)。
(6)呼吸过深、过促、面色发灰、口吐白沫或咳嗽。
(7)口腔中出现白色片状物,伴有孩子吃奶困难。
(8)皮肤出现皮疹或皮肤发硬。
(9)发生抽搐现象。新生儿抽搐往往与大孩子不同,其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异常动作细微,故往往易被忽视。如孩子出现憋气、四肢抖动、口角抽动或阵发性眨眼、全身强直等情况,应视为抽搐发生。
(10)脐部红肿、分泌物过多。
(11)臀部皮肤发红、起疹或出现脱皮现象。
(12)肢体肿胀、活动受限或触弄某一肢体时,孩子即发生剧烈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