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学龄期,儿童已经入学读书,生活规律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龄期保健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身心健康,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龄期的保健重点:加强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品格;加强学校卫生指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保健的具体措施:
1.营养 为满足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和智力发展,紧张学习和体力活动等需求,学龄期膳食要营养充分而均衡。保健人员应对父母及儿童进行营养指导,学校有必要开设营养教育课程。
2.日常活动此期的儿童生活已基本自理,但剪指甲、清洁耳朵和整理用物等方面仍需帮助。睡眠需求个体差异较大,6~7岁平均每日睡眠10~12h,7岁以上为9~10h。家长应常与孩子进行相互的沟通,以增加亲子情感。学龄儿童每天需要有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3.预防疾病和意外继续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预防传染性疾病。预防脊柱弯曲等畸形的发生。预防近视眼及龋齿,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龄期儿童常发生意外如车祸、溺水、擦伤、骨折等,保健人员应对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4.教养加强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性情和品格,陶冶高尚情操。
5.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校恐怖症是指学龄儿童恐惧和拒绝上学,儿童在上学时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易惊恐,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或腹痛等症状。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6.学校卫生指导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参加户外活动;不吸烟、不饮酒。
(2)培养正确的坐、立、走等姿势。
(3)小学应设课间加餐,以保证体格、智力的发育。
(4)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
(5)按时预防接种,定期体格检查,预防常见传染病。
(6)安排适合的体育锻炼与劳动。
7.正确认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为多动症,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症的确切病因不清楚.目前公认的是本病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精神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该症于学龄前起病,呈渐进性过程.
治疗通常采用综合疗法,需家长,孩子,教师和医生共同参与.
药物治疗:一般用于病情较重已影响教室秩序,家庭安宁,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者,可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专注达等应用较广,6岁以下孩子一般不用.
行为矫正疗法:常采用阳性强化和阴性消退疗法.对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表现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对不服从管理要给予适当批评或处罚.要以表扬为主,不能嘲笑, 歧视和打骂.
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正面诱导,发挥特长.某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行为矫正疗法几乎同中枢神经兴奋剂同样有效.
感觉统合训练:是近几年兴起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法,通过训练,促进大脑各个部位功能的统合,从而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等方面能力,据统计有效率可达85%以上.
心理治疗:解除对孩子的学习和家庭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注意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安排好文娱活动,进行自信心建立训练,恢复自尊心,加强自控能力训练.
8.正确认识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Tourette综合征,好多发于儿童,以5-7岁发病者最多见,14-16岁仍有发作.如治疗不及时可延至成人,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围产期和幼儿期发生感染,中毒,外伤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本症致病原因之一.多巴胺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与发病有关.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有:抽动多以快速,多组肌肉同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缩鼻,做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所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所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部肌肉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乍主骂人等.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
孩子患抽动-秽语综合征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为原则.
(1)首先消除沙眼,咽炎等诱因.
(2)药物治疗:对于症状特别严重如有频繁的肢体抽动和秽语,病程较长的患儿,早期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常用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泰必利,哌咪清,硝基安定等.可用中药治疗.
(3)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有条件的儿童可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心理行为疗法.
(4)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应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避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
(5)抽动障碍大多数可缓解,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慢性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 .
9.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系统及心理障碍性疾病.在中国也有不少儿童患有此病,所以应当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那么孤独症有哪些特征呢
这种儿童性格特异,特别喜欢玩弄圆的或旋转的东西,并反复玩耍,有时坚持,抱着一种物品,日复一日,爱不释手,例如旧毛巾,砖块等物.喜欢独处,不愿与人交往,不合群,甚至连父母也不依恋,坐不住,动个不停,目光不与人对视,表情淡漠,眼神飘忽,常表现典型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语言发育迟缓,很少讲话,常用手势或身体姿势表示需要,常自己在一边自言自语,易重复语言,机械的念一句话.由于这种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称"星星的孩子"
因为这种儿童感知,动作障碍,常表现对痛觉敏感不一,有时麻木,有时又非常敏感,例如当手指被砸伤,确实很痛,但他会无动于衷;有时却为一点小伤,他会大喊大叫.生活上常有固定模式,不能改变,一旦更换很难适应,甚至会大发脾气或恐惧等情绪变化.
这种疾病是一种全面障碍,表现在思维想象,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各方面发育极不平衡,甚至有些儿童具有特异的,较强的背诵和机械的记忆力,例如有的儿童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却能背诵数十首或百首唐诗,能记住一年当中哪月哪日是星期天等.但总体将这种儿童不愿意接受教育,对他实施教育也特别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