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规产生。
毛毛现在都已经15岁了,让毛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毛毛的生活习惯问题。毛毛是个汗脚,男孩子,又爱跑跑跳跳的,回到家一换鞋那个味儿哦,所以从小毛妈就要求家里两个汗脚的男人鞋子必须放到阳台,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毛妈不喊上三五次,或者亲自拿到阳台上,家里的两个男子汉的鞋子是肯定冲门乱扔着。
对此毛妈甚为光火。让毛妈光火的还不止鞋子没有放好,而且毛毛是个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从毛毛8岁的时候毛妈就要求毛毛分担一些家务,可是这个孩子什么都不做,而且搬出《青少年保护法》说妈妈要是让自己做家务就是违反法律。毛妈怎么跟他解释都解释不通。最后在毛妈强烈的压迫下,毛毛终于决定每个周末洗碗2天,可是到现在说起这件事情,毛毛眼圈都会红,总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好。可是除了每周这两天的洗碗,这个孩子可是油瓶了都不扶。毛妈是又气又恨但是也找不到方法。看着孩子眼圈红,毛妈有时候都想,就两只碗还是我自己刷吧,但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平时帮妈妈这个,帮妈妈那个,毛妈就感觉,我家的孩子怎么这样呢?没有一点帮妈妈的心态呢。毛妈已经40多岁了,有一天毛妈生病,毛毛回家连杯水都不给妈妈倒,还怪妈妈没有事先做好饭。起不来床的毛妈当时心痛的眼泪直流,最后给了毛毛10块钱让他自己出去吃快餐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再想想自己家的孩子,毛妈有时候真的挺伤心的,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也是自己的责任。只能多学习,看看怎么改善这些问题了。——终于方法有了,建立新家规。
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毛妈准备在家里定制家规。周末在毛毛,毛爸趁大家都在家的时候,毛妈准备召开家庭会议,制定家规。
在经过长达一小时的热烈讨论之后,大家制定了家庭规矩:鞋子统一放到阳台,如果谁的鞋子又乱放,就准备一个储物箱,谁发现谁负责放到储物箱。而被放到储物箱的东西,一周是不准动的,大家相互监督,不准徇私。
在家庭会议的讨论中,还涉及了毛毛的家务劳动问题和学习问题。但是因为意见不一致暂时不写到家规中,大家准备下周再次讨论,以便寻求三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就这样在吵吵嚷嚷中,毛毛家第一条家规产生了。
2、 家规为谁而定。
今天是使用家规的第一天,下班回家后,毛妈刚脱下鞋子,就想到,不可以放在门口了,虽然自己的鞋子很干净,也没有味道,但是既然大家都要遵守,毛妈自动的把鞋子拿到了阳台,虽然和之前自己的习惯有点违背,毛妈想就当给自己鞋子晒月亮了,为了孩子这点不适感还是可以接受的。
一会儿毛爸下班回家了,进门咔咔咔穿着鞋子客厅转了一圈之后,回到门口鞋子一扔,又丢到了门口了。
毛毛是最后到家的,看到门口的鞋子想到家庭规矩,自动的把老爸的鞋子扔到了储物箱,而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换鞋,把自己的鞋子挨着妈妈的鞋子放到了阳台。
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出问题了。
毛爸要上班了,看不到自己的鞋子,大叫:“我的鞋呢?我的鞋呢?”
毛妈看了看毛毛,两人谁也不吭声。然后指了指墙上的家规。
毛爸怒目圆瞪,非常生气的说:“赶快给我鞋子,我要去上班了。”
毛妈开口了:“我们今天是按照家规生活的第二天了,请你按照家规来约束自己。”
毛毛也打趣的说:“老爸,您想和我们不一样。”
“制定家规是为了让你有个好习惯,不是来约束我的。”毛爸很生气的说。
“先生,家规是我们一起制定的,这个约束,是约束我们三个人,不光是针对毛毛的,这些我们在家庭会议上说清楚的,请你遵守家规。”毛妈耐心的说。
毛爸气鼓鼓的自言自语了一通,找了双夏天的单鞋去上班了。整个一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毛爸就只好穿着单鞋上班,让他倍感没有面子。
不过,这一周他们家的鞋子都没有在客厅出现过了。
我看过一个笑话,有一位父亲教育孩子:“你干嘛偷小明的圆珠笔?”
孩子:“他的很好看,我想要。”
爸爸:“那你也不能偷同学的啊,爸爸单位有很多,改天爸爸给你哪一些。”
这样的父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我们想教育孩子,而自己又不想约束自己,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约束自己呢?孩子需要榜样,而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这种榜样不能光说说,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出来,孩子才可用接受。
记住了,您是孩子的榜样,您怎么做,孩子也会怎么做的。
到此为止毛毛家的家规大战还没有停息,他们还有一个有一个的规则需要大家一起去遵守和开拓。但是只要父母有耐心和勇于自己做榜样,没有不好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