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颈椎射频热凝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患者年龄23岁至78岁,平均年龄52岁;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41例。术后1月、3月用VAS评分,6月后采用Macnab[1]标准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3个月~2年,126例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O5)。末次随访时治疗优75例,良35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7.3%。 结论 射频热凝技术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短、中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有待于观察以及患者的保养。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射频靶点热凝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引起颈肩背疼痛,上肢疼痛、麻木的常见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2]。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保守、微创以及手术等多种方法。保守治疗对初次发病,突出物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效果较好。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状和良好效果,但术后复发者再手术难度大且患者畏惧手术的风险。微创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安全以及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重视和接受。自2010年2月,我科用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岁至85岁,平均年龄52岁;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41例,其中16例合并有糖尿病,25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颈椎间盘突出间隙: C3~ 4 7 例, C3~ 4、C4~ 5 29 例, C3~ 4、C5~ 6 47 例, C4~ 5、C5~ 6 16 例,C4~ 5、C6~ 7 12 例, C5~ 6、C6~ 7 15例。手术1 个间隙19例, 2 个间隙107例。所有病人均无颈椎失稳及滑脱,所有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或其他方式治疗无效,经CT和MRI影像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且体征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1.2 仪器设备 射频控温热凝器R-2000B型(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普爱PLX112B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射线机(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
1.3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有同一术者施术,患者入室后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颈椎后伸,术前根据患者颈椎MRI、CT、X线设计靶点,C臂定位穿刺间隙,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左手示、中指按压颈部找到颈动脉搏动处,以指尖进一步按压将颈动脉推向后侧,同时将颈内脏鞘推向对侧,指尖直接按压到颈椎椎体,指缝中夹预先准备好的穿刺针,进一步透视定位,确定椎间隙后,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右手持穿刺针针尾开始穿刺,于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之间进针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内,通过调整C臂机正侧位监测穿刺针,使穿刺针侧位上针尖位于椎间隙椎体后缘,正位针尖位于靶侧小关节以内[3],嘱患者勿做吞咽动作,以免穿刺针移动位置。连接射频电极,启动射频仪,射频仪显示阻抗150-250欧姆(髓核的阻抗范围)之间,用100 Hz高频,1V进行感觉神经刺激,并询问患者有无患侧肢体的麻木或电击样感觉,若没有出现不适感,则每次增加0.5V直至2V患者仍无不适感,说明毁损区内无感觉神经存在。再用2 Hz低频,1V进行运动神经刺激,并询问患者是否有肢体跳动或疼痛,如没出现不适,则每次增加0.5V直至2V患者仍无不适感,说明毁损区内无运动神经存在,为安全位置,开始温度测试:依次用60℃、70℃、80℃各治疗一个60秒周期,并不断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90℃治疗60秒×3个周期,[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会有颈肩背部甚至上肢发热,或者轻度刺痛感。治疗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创可贴包扎,按压5分钟即可返回病房,并嘱患者家属回病房后再以适当的力量按压15分钟。术后卧床休息3~6小时,颈托保护可下床活动,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并加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3天出院,继续颈托保护2~3周,术后禁忌高枕、长时间低头工作,适当颈部功能锻炼。
1.4 疗效判定 VAS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lO分为重度疼痛;术后3月后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原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恢复原工作和生活为优;仍有轻微腰痛、小腿麻木感,不影响日常生活,基本能从事原上作,不需服用镇痛药物为良;有明显改善,仍有轻度肢体麻木、疼痛症状,需服用NSAIDS药物为尚可;原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需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Macnab优良率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见表l: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间断随访3个月~2年,Macnab优良率见表2:根据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治疗优75例,良35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7.3%,患者普遍较为满意。
表1治疗前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
术前 | 术后1天 | 术后2天 | 术后3天 | 术后1月 | 术后3月 | |
VAS评分 | 6.8±0.35 | 4.0±0.38 | 3.8±0.34 | 3.0±0.23① | 2.0±0.41① | 1.6±0.25① |
注:① 与术前相比,P<0.05
表2 术后3个月~2年疗效(例数及百分率)
例数 | 优/率(%) | 良/率(%) | 可/率(%) | 差/率(%) |
126 | 75(59.52) | 35(27.77) | 12(9.52) | 4(3.17) |
3 讨论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此技术是将一根直径O.71㎜的穿刺针置入椎间盘内,然后置入射频针连接射频仪,进行突出椎间盘的消融、气化达到椎间盘内减压,从而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回纳,减轻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5]。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使局部温度在最短时间内增高,从而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6]。由于射频控温热凝器有阻抗检测系统,感觉、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测系统,温度可控制性等安全设置,可以避免造成神经根、硬脊膜、脊髓等的热损伤。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具体总结为: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经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缓解不理想的患者;CT 或MRI显示1~2个间隙颈椎间盘膨出或包容性突出, 颈椎骨质增生退变较轻者;症状、体征、影像学一致。禁忌症: 突出物骨化;合并有骨性椎管狭窄; 已经造成不可逆的神经、脊髓损伤; 同时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精神疾病;椎间隙明显变窄、宽度小于相邻正常间隙一半;颈椎明显失稳[7] 。
综上所述, 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操作方法简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只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仔细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