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9%的家长知道含氟牙膏,仅9%的家长能够每天帮助孩子刷牙。
关于孩子牙齿的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和儿童自身原因,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乳牙不用护理,反正会被新牙代替。如果乳牙过早脱落,导致新生的恒牙过早萌出时,孩子的牙齿就会长得东倒西歪,引起畸形。
误区二:孩子喜欢含奶瓶入睡。糖分在牙齿和牙龈周围积聚,与口腔内的细菌混杂在一起,促进细菌繁殖引起龋齿。睡觉时,唾液流动缓慢,更易发生。
误区三:没长牙的孩子不需要刷牙。事实上,婴儿还没有萌发出第一颗牙时,家长也要在每次喂养后用软纱布给孩子清洁牙床,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根基”是长不出好牙来的。乳牙将出未出时,要给婴儿提供用来咀嚼的玩具,以帮助孩子牙床发育。
误区四:牙病不需要有病历。牙医在诊疗牙病时常常需要查看病人的既往病史,帮助判断牙齿状况。因此孩子从小就应该建立一本健全的牙齿健康档案。
误区五:孩子看牙是很痛苦的事。在美国,牙医最关心的是帮助孩子克服看病时的恐惧,因此,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爱护牙齿,给牙齿保健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不要让他对看牙医产生阴影和排斥。
龋齿是乳牙大敌
危害乳牙健康的头号大敌,就是龋齿。6个月的婴儿刚出乳牙即可患龋病,5—7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薄,钙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弱,一旦遇上滞留在牙面的食物,尤其是蔗糖,易发酵产酸,直接破坏乳牙,发生龋齿。乳牙龋齿不如恒牙症状明显,家长容易忽视,常常是出现严重的牙髓病或根尖病时才带孩子就诊。
支招:
1.尽量母乳喂养。研究表明,相比人工喂养,母乳糖分少,孩子患龋病的风险降低。
2.1岁后应尽量少用奶瓶。孩子1岁时开始学习使用奶杯喝奶,1岁半后完全脱离奶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
3.大人别把细菌传给孩子。不要把食物嚼碎喂孩子,以及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以免把自己口腔里的致龋细菌传给孩子。
4.睡前不再进食。睡眠期间口腔运动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睡前再进食,易使口腔内细菌繁殖,从而患龋病和牙龈炎。
5.局部用氟预防乳牙龋病。6岁以前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要选购儿童含氟牙膏。此外,可在医院和幼儿园接受由专业人员实施的牙齿涂氟,预防龋齿。“六龄牙”萌出后可用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6.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甚至把碳酸饮料当水喝,使口腔内长期处于酸性状态,而酸会使牙齿表面牙釉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所以要尽量少给孩子喝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