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杨勇 中医综合科  | 主治医师 执业编号: 142430000300531

  • 44接受咨询
  • 3点评用户
  • 0.00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研究进展——中医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2-04-09 22:35:01  3人已访问

  

    在中医各家学说的讲坛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医学自古至今,纵观其发展,有始先秦之积累,汉魏之奠基,晋唐之富繁,两宋之梳理,金元之争鸣,明清之丰富,发展到现在,异彩纷呈,各种流派橫出,众多学说的创建,以及诸多各家的辈出,无不为中医的源远流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将中医纳入现代科学文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医学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俱进,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发展。虽然中医学的基础遵循的是古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在学习老祖宗的精华的同时,去其糟粕,让中医学也能融入到现代化的洪流中而大放光彩,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青春。但我们不能盲目进取,妄自把精华改得面目全非,同时我们应该把中医看作是位老者,我们必须尊重、敬仰她,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她视角之上用其永恒的真理结合当今的实践,用中医人的身份去阐述着中医的未来,让世人,热别是中国人,重新拾起几千来的中国文化的珍宝,去运用它、去传承它,让世界上的人们也来感受中国中医的博大精深,让其服务于全人类。

    自《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开课几周以来,皮老师生动幽默的上课方式以及师生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让我们体会很深。其实古代医家传授知识时,不也是在临床上边治病边教导徒弟的。现在换成是教室,虽然不是在实践中,但通过自由的辩论,老师把经验传达给我们,我们也能够在疑惑中通过讨论让自己学到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给即将面向临床的我们打下一定的基础。我也认识到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必须切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西用,中西合璧,广纳百川,众采百家之长,才能在共同努力下减轻人间疾苦,让医学知识最大限度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而西医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百年以前中医药是解除广大人民病苦的主要手段。通过实践,中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涌现了大批的名医,古代有扁鹊,华佗,近代有叶天士、吴鞠通,而现代的长沙也有谭日强、刘炳凡等中医大家,他们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治病疗效好,在医师和患者中都有很高的威望。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与此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真正掌握中医灵魂和真谛—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屡遭质疑,中医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正在下降,各种“取消中医”、“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舆论潮涌而上,中医真正的目的已经很难为众人所识,中医发展前景堪忧。所以作为一个想一生奉献给中医事业的中医人,我们必须明确中医面临的现状,才能把中医事业继承和发展下去,只有把中医基础理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拓展,与现代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中医避免走向极端,避免走向口头上不切实际的中西结合的现代化,而是要出一条和西医相融洽、与社会融合、有民众支持的道路,并避其短扬其长,让中医的精髓源远流长,造福于后世。

    纵观现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发展模式,把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化和提高视为一种创新(发扬式的创新)和突破(纵深方向的突破),当代中医理论学术思想在一定层次上也得到升华和提升。近数十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立足于继承与发扬,在整理、规范、充实、提高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亦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诸如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和中医辞书的编纂、证候本质及具体证候规范的研究、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五脏相关学说,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及藏象学、病机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文献学等分支学科的建立及学科内容的规范等等,把中医理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又如整体恒动观和辨证论治等学术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确立,从病机和证候角度阐明和确定六气(风寒火热燥湿)的明晰概念,以至近年源自临床所见而提出的血瘀生风病机理论等等,特别是前不久络脉学会成立大会在湖南长沙的召开,又一新学科的成立,无不体现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新成就,这都体现了对中医理论的发扬和创新。那些认为中医理论没有发展创新者,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些默默进行而没有引起轰动效应的研究工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提高作用。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发展道路上的不利因素和弊端:首先,中医发展迟滞不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缺少突破创新的原因,一部分应归咎于中医研究力量薄弱、投入不足这一局面,往往被人所忽视。人们经常以西医的快速发展来责难中医之落后停滞,但又无视如下事实:西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强势医学,为促进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全世界投入了多少技术力量和物质财富,而中医因其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即使在其针灸已经走出国门的今天,世界上还是没有把中医视为合理化的医学,没把中医与西医等同看待。在我国,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医,投入于理论研究的技术力量和物质财富还不及于国内西医研究的零头,更不用说与整个世界医学的投入相比。以国内西医界的研究力量,尚未能为西医的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而要求力量更为薄弱的中医理论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似乎有失公允,盖因挟泰山以跨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评论中医理论研究进展,不能不重视中医研究力量不足这一客观现状。其二,另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是:当前中医理论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发挥其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突破和创新的作用?这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问题就出现在我们中医人自己身上。当代中医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部分是立足于继承发扬而采用传统的整理、阐释、发挥的研究方法,从严密规范、系统完善、深化提高的角度发展中医学术,由于这类研究未能达到创造新理论、建立新学说的突破创新要求而每遭落后、保守、泥古不化的非议,甚至视为中医现代的障碍而被排斥于中医科学研究的门槛之外,例如五运六气学说,被某些人话作神算的唯心论,其实数千年来,五运六气学说无不时刻推算着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前不久学校组织的毛小妹教授就给我们演示了五运六气学是如何推理疾病和预测灾难的。另一部分则仿照西医实验方法,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中医,由于这种方法颇具摩登(modern)色彩,符合西医等现代科学研究的规范,因此日渐成为中医科学研究的主流。但是这种研究中医的课题,其所研究的对象无非是中医数千年来原已在临床上确立的理论,只是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对中医原有理论来一番证是证非的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又绝大多数是证是”——从实验角度证明所研究的中医理论的正确性,符合西医理论。偶有证非,如否定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主神明等理论者,又因不符合中医基本学术原理而未能立说。这种证是而未能证非的研究结果,固然从沟通中西医学理论,促进中医学术为世人所了解和接受的角度来说,亦是对中医理论的一种发展,但对中医理论的突破创新仍未发挥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过去和当前,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中医,并非促进中医理论突破创新的宽广正道。从总体上来看,如何开展中医理论研究以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还必须进行一番方法学上的探索思考。不顾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状况和处境,不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发展规律,硬搬其它学科的方法和模式来评判和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即使主观意愿良好,对于中医的发展也是有害无益的。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有其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律,把握其特色,顺应其规律才能使之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才能使中医学发扬光大。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目前存在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两种。具体包括理论思维研究、古文献研究、临床研究、现代实验研究等诸多方法。其中,理论思维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本源,也是中西医学术理论研究的异流起始点。其研究方法一定要把握古文献研究中的现代科学性挖掘,总结中医基础理论历经几千年的文化变革而兴盛不衰;卓有成效的指导了中医各流派之间成长与发展的真缔、剔除言不及义的巫术糟粕。提出新概念,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理论。其中包括证明阴阳五行学说理论的科学性、阴阳八卦规律的客观存在。从本原上奠定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基础。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完整学术系统的产生,也不可能从临床观察实践中直接获得到。需要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诸多现代学科共同用中医理论思维方式进行真正的理论研究。才能实现中医学术上的科学继承与创新。显而易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思维方法研究的引导下,一定能引发人类知识在认识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并将人类对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推向探索物质永恒运动奥秘的运动属性结构规律研究新领域。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中医自身的理论基础。中医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临床经验,是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应是必读之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完全弄懂弄通了中医理论的实质,才有可能去寻求其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与西医的联系与区别。其二,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人体自身的解剖学结构和现代病理生理学,从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去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救治的基本原理,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从本质上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其三,要十分关注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前沿研究成果,了解前辈们的成功与失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保证自己的学习和临床道路少走弯路,在踏着前辈丰硕的成果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其四,必须理论联系实践,研究中一定要将研究所得的结论和预测结果放到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加以验证。且要反复接受实践的考验,才会得出真理性的实质成果,才能让其造福人类。其五,研究队伍,中西医从医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结合是研究项目运用到临床必备的基础。但应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参与,它们的加入可以拓展业内人员所受的专业知识的局限和禁锢。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研究,既要有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要我们新一代中医人有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仅为了发扬祖国的璀璨文化,是为了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让人们都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在这现代化的社会大潮流中,我们应该把中医的基础理论踏踏实实的掌握好,在这基础上,让理论结合实践,创造出与时代相融合的文化精髓,让中医走出国门,让中医走向世界,让中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辉煌灿烂的道路。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19.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暂未开通
最新服务评价
2014-07-09  | 安徽安庆

服务很好,好评。

2014-07-08  | 宁夏银川

医生很耐心很专业

2014-07-01  | 广东肇庆

非常专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