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制生活——跳窗也要爱
张丽
蔡娟带张林去见父母,其父因为张林没房没车,又是农村山区,坚决反对蔡娟和张林在一起。为了控制他们恋爱,老两口来把蔡娟骗到姑姑家关了起来。蔡娟父亲为了阻止张林见到蔡娟甚至提出亲自送张林到火车站,还欺骗张林说,蔡娟接受了家里人的想法,不想和张林走了。被关在家里的蔡娟居然撕烂床单,从2楼的窗户上爬了下来和张林私奔了!
我们都听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心理学中也恰恰有这样一个名词——梁山伯祝英台效应。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之增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梁山伯祝英台效应”。张林和蔡娟也属于这种效应下激越结婚一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断上演。
心理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选择自己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过去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也就是说的这种心态。
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男女的爱情之间,也会发生在许多地方。对于越难获得的事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价值也会越高。学者们尝试以阻抗理论(reactance theory)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指出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反而可以消除这种不悦。所以才会发生当别人命令我们不得做什么事时,我们却会反其道而行的现象。
对于蔡娟和张林式的青年男女来说,自由恋爱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但父母的反对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与父母亲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恋爱建立在“逆反”、“抗拒”、“维护自尊”、“满足好奇”上,恋爱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
蔡娟父母样的家长们在说服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强行禁止,采取“ 高压政策”,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切忌动辄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打骂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们,这极容易产生“梁山伯祝英台”效应,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对于实在不听劝阻的孩子,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去吧,有些事情需要他们亲自经历过,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