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现代治疗
一、概述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1.哪些人易得高血脂?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2.高血脂的危害?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若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中风;视力下降、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加重肝炎,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二、早期的临床表现
①胆固醇过高时,皮肤起小肿疮,小肿疮表面光滑,呈黄色。多长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脚后跟等部位。
②甘油三酯过高时,皮肤上会出现许多小指头大小的柔软的水痘状物。颜色没有胆固醇肿疮那样黄,呈淡黄颜色。主要长在背、胸、腕、臂等部位,不痛不痒。
③手指叉处如果变成黄色,表示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过高。
④腿肚子抽筋,并经常感到刺痛,=可能是胆固醇积存在腿肚的肌肉里引起的,这也表示胆固醇过高。
⑤胖人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多,胆固醇积存于肝脏的脂肪内,会引起肝肿大。
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
三、诊断依据
1、 总胆固醇(TC)
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人群TC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
脂质名称 | 期望水平 | 临界水平 | 需治疗水平 | 治疗最低目标 |
TC | <5.2 | 5.2-<6.2 | >6.2 | <6.2 |
| (<200) | (200-<240) | (>240) | (<240) |
LDL-C | <3.4 | 3.4-<4.1 | >4.1 | <4.1 |
| (<130) | (130-<160) | (>160) | (<160) |
TG | <1.5 | 1.5-<2.3 | >2.3 | <2.3 |
| (<130) | (130-<200) | (>200) | (<200) |
HDL-C | >1.2 | >0.9—1.2 | <0.9 | >0.9 |
| (>45) | (>35-45) | (<35) | >35 |
血胆固醇浓度升高的主要危害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有效地措施之一。低胆固醇血症主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2.、 血清甘油三酯(TG)
所测定的TG代表血清中所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TG水平的个体内(不同时间所测定的值)与个体间差异都比TC大。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TG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但是,冠心病患者TC和LDL-C也较一般人群高。目前认为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HDL-C等情况时TG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我国成年男性HDL-C多在1.16-1.42mmol/L(45-55mg/dL) ,女性较高,多在1.29-1.55mmol/L (50-60mg/dL)。HDL-C水平随年龄的变动较小。资料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HDL-C低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DL-C增高(>1.55mmo/L, 即60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
当HDL-胆固醇水平>1.6毫摩尔/升时称高HDL-胆固醇血症。由于正常的HDL有结合并清除组织内胆固醇的功能,所以HDL-胆固醇水平升高可以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在美国,一些科学家发现有些家族,其家族成员血中HDL-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并且可遗传两三代,他们很少发生冠心病,而且寿命比较长,故又将高HDL-胆固醇血症称为“长寿综合征”。HDL-胆固醇水平升高最多见于妇女,尤其是接受雌激素治疗者。
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危险性评估。
低HDL-胆固醇血症常见于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的人。吸烟愈多,HDL-胆固醇水平愈低。饮食不当,如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人过多,也可使HDL-胆固醇水平降低。此外,长期素食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虽然不高,但有时可伴有HDL-胆固醇水平降低。
5、 载脂蛋白AI
血脂正常者Apo AI水平多在1.2-
6、 载脂蛋白B
血脂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
7.、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
(1)病人应空腹。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而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首次检查发现血脂异常, 应在2-3周内复查, 若仍然属异常, 则可确立诊断
(2)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 --10min,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果高9%-- 10%。
(3)血脂值受测试方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少数可大于30%,并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
四、防治指南
(一)、注意正确选择疗法及合理用药
原发性高脂血症,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较多。部分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膳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治疗)而获得改善。有些需要药物治疗。某些难治的高脂血症,甚至还需进行血液净化疗法或外科手术治疗。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脂血症,根本的疗法是基因治疗。由于高脂血症的本质是脂质代谢异常,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有些药物即使有效,停药后血脂水平迅即回到用药前水平,许多患者可能需终生服药。目前所见较有效的降血脂药,大多对肝功能有影响,有些药对肾脏或其他脏器也有或多或少的有害作用。由此,高脂血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相当费钱的及在安全方面有一定风险的艰巨工程。
(二)、用药后应随访:随访重点是:
(1)继续进行饮食宣教,反复嘱咐患者应进行调整饮食及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2)定期复查血脂,根据疗效调整用药的剂量或更换品种;
(3)定期监测有关安全指标。若有异常,应考虑是否需减低剂量或停药,并对异常指标应追踪观察到恢复正常。
(三)高脂血症的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1.应先用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因这种治疗方法最安全,最省钱,大量工作是健康宣教,给患者普及对高脂血症治疗的基本知识,使患者自觉进行这方面的治疗。一般6个月,冠心病高危险者经1-3个月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后,若疗效欠佳,血脂水平未能达到治疗目标,则应进行药物治疗,已有冠心病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与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同时开始。
2..服药同时,仍应坚持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以增加疗效。应定期复查血脂水平,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有关指标。当血脂水平接近治疗目标时,应适当减少剂量。一旦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应及时减低服药量或停止服药。
3经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其血脂水平仍然不理想者,可进一步考虑是否有必要需用血液净化疗法或外科手术治疗。必要时,应进一步作基因分析,明确基因缺陷,以便寻求可能治疗。
(四)不宜服用降脂药的人
首先,活动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因为降脂药物在肝脏代谢,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其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降胆固醇药物。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过程,所以妊娠期停用降脂药物,对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远期效果影响甚少;而且,胆固醇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其它产物是胎儿发育的必需成分。所以孕妇服用这类降血脂药物可能有损于胎儿。
降血脂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否经人乳分泌,目前还缺乏研究。由于许多药物经人乳分泌,而且因降脂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降脂药物。
最后,必须强调,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适合进行降低胆固醇的治疗,7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痴呆、晚期脑血管疾病或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患者,都不宜采取降脂治疗。
五、治疗
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两大类方法: 药物性降脂治疗和非药物性降脂治疗。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其降脂效果肯定, 病人常易于接受, 但也有其局限性。非药物性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血浆净化、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已被普遍采用。血浆净化和外科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性降脂治疗的补充, 目前已很少采用。基因治疗是充满希望的治疗措施,但也仅适应于极少数严重的高脂血症。
(一)西医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1、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由于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简称为他汀类。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药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 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作用的机制是由于该类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禁忌证:绝对:活动或慢性肝病;相对:与某些药物合用
(1)洛伐他汀
商品名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份也是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80mg/d, 每晚顿服。副作用很少见, 偶有腹痛、腹泻、便秘、肌肉痉挛、疲乏无力、皮疹和视力模糊等。可有肝功能异常, CK升高。偶可出现肌病临床表现并伴显著的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
(2)辛伐他汀
商品名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5~80mg; 每晚顿服。辛伐他汀自1988年问世以来, 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该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少见,包括便秘、腹痛、消化不良、腹胀和恶心。辛伐他汀引起肝脏受损并不常见, 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
(3)普伐他汀
商品名为普拉固, 美百乐镇, 10-80mg/d, 每晚顿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转氨酶升高,且与药物剂量有关,但至今尚未见本药所致的长久性肝损害的报道。服用普伐他汀者需监测转氨酶,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三倍时慎用。患者可出现肌病甚至无力,以至不能站立; CK可明显升高, 大于正常上限10倍。罕有横纹肌溶解和免疫性肌病的报道。
(4)氟伐他汀
商品名为来适可, 20~80mg, 每晚顿服。很少报道氟伐他汀的严重副作用,但仍有关氟伐他汀引起肌疼(肌炎)的报道,服氟伐他汀的病人中,0.3%的病人出现无症状性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比正常上限高10倍),应迅速停药。
(5)阿托伐他汀
商品名为立普妥、阿乐, 2.5~20mg, 每晚顿服。通常剂量下(10~80mg/d),本药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约0.7%服药者出现持续性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3倍以上,多发生在治疗后16 周内。罕有服用该药后出现肌病的报道。
注意:发现他汀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并非呈直线相关关系。当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大一倍时,其降低总胆固醇的幅度仅增加5%, 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7%。
2、烟酸类
烟酸属B簇维生素, 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 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不
十分明确, 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此外, 烟
酸还具有促进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加速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因而其降TG的作用明显。临床上观察到, 烟酸既降低胆固醇又降低甘油三酯, 同时还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所以, 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
(1)烟酸
常用剂量为1
(2)阿西莫司
又名氧甲吡嗪、乐脂平。常用剂量为
3、贝特类
贝特类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加速VLDL分解代谢, 并能抑制肝脏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这类药物可降低甘油三酯22%-43%, 而降低TC仅为6%-15%, 并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作用。其适应证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禁忌症:绝对:严重肾病严重肝病
(1)非诺贝特
用法0.1g, 3次/d。微粒型非诺贝特制剂(又名力平之,用法
(2)吉非贝齐
商品名为诺衡, 康利脂,
(3)苯扎贝特
商品名为阿贝他或必降脂,
4、胆酸螯合剂
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 主要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内能与胆酸呈不可逆结合, 因而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 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外, 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同时伴有肝内胆酸合成增加,引起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 使血浆胆固醇和LDL-C浓度降低。禁忌症:绝对:异常β脂蛋白血症,TG>400;相对:TG>200
(1)考来烯胺
商品名为消胆胺, 4~
(2)考来替泊
商品名为降胆宁,常用剂量为10~
5、其他降脂药物
包括弹性酶、普罗布考、泛硫乙胺、鱼油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机理均不明确。
鱼油制剂
国内临床上应用的鱼油制剂有多烯康、脉络康及鱼烯康制剂, 用量为
6、降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根据病人高脂血症的表型而选择用药。为了方便起见, 可分三种情况: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
是指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甘油三酯正常。可选用胆酸螯合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普鲁布考、弹性酶和烟酸, 其中以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最佳选择。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轻至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常可通过饮食治疗使甘油三酯水平降至正常, 不必进行药物治疗。而对于中度以上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则可选用鱼油制剂和苯氧芳酸类调脂药物。
(3)混合型高脂血症
是指既有胆固醇升高又有甘油三酯升高。这种情况还可分为两种亚型: 以胆固醇升高为主或是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若是以胆固醇升高为主, 则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如果是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则可先试用苯氧芳酸类。烟酸类制剂对于这种类型血脂异常也较为适合。
(4)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患者, 单用一种调脂药难以达到理想的调脂效果,可考虑采用联合用药。简单说来, 只要不是同一类调脂药物, 均可考虑联合用药。而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是:
A.对于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若单种药物的降脂效果不理想, 可采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胆酸螯合剂或+烟酸或+苯氧芳酸制剂(贝特类)。
B.对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可采用鱼油+苯氧芳酸类。
7、用药注意事项
目前尚没有确定合适降脂药物的公认标准, 从冠心病防治的角度来说, 一般认为合适的降脂药物应具备下列的特点: (1)降脂效果尤其降胆固醇效果确切;应用常规剂量在4-6周内能使TC降低20%(LDL-C降低25%)以上, 并具有降低TG和升高 HDL-C的作用; (2)病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见, 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3)已被证实能明显地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和致残率, 不增加非心血管病死亡率; (4) 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现有的大量临床证据表明, 为了防治冠心病, 应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血脂异常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坚持, 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服药期间应定期随诊, 在开始药物治疗后4~6周内, 应复查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DL-C,调整用药。如果血脂未能降至达标, 则应增加药物的剂量或改用其他降脂药物, 也可考虑联合用药。若经治疗后血脂已降至正常或已达到目标值, 则继续按同量剂量用药, 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时, 一般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长期连续用药时, 应每3~6月复查血脂, 并同时复查肝肾功能和测肌酸激酶。
(二)非药物性降脂治疗
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各种高血脂症治疗的基础, 尤其是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更应首选饮食治疗。既使是在进行药物性降脂治疗时,饮食疗法仍然应同时进行。饮食治疗除能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8%,以及使降脂药物更易发挥良好作用外,尚具有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功能和减轻肥胖者体重等多方面功效。合理的膳食应从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体重恒定为原则。
(1)饮食疗法的方案 美国胆固醇教育规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 III)提出的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治疗方案(表2),可供我国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时借鉴。 ATP III中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治疗具有下列特点:(1)少饱和脂肪酸摄入(<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摄入(<200mg/d); (2)提倡从饮食中补充stanols/固醇(
表13. TLC饮食的营养成份
营养成份 | 推荐摄入量 |
饱和脂肪* | <7%总热量 |
多不饱和脂肪 | 10%总热量 |
单不饱主脂肪 | 20%总热量 |
总脂肪 | 25%-35%总热量 |
碳水化合物 | 50%-60%总热量 |
纤维 | 20-30G/D |
蛋白质 | 约占15%总热量 |
胆固醇 | <200MG/D |
总热量 | 使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维持理想体重/预防超重 |
(2) 具有降血脂的食物: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3) 高血脂患者治疗膳食举例: 早餐,豆浆200毫升,蒸饼
(4)植物油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饱和油脂,如椰子油和棕桐子油,这些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经常食用可以使血胆固醇水平增高。饮食中应减少这类油脂。
第二类是单不饱和油脂,包括花生油、菜油和橄榄油,这些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它们不改变血胆固醇水平。
第三类是多不饱和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子油、红花油和葵花子油,这些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它们可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两种类型。大部分ω-6脂肪酸是亚油酸,存在于前面所述的植物油中。ω-3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一些海鱼中,故而海鱼和鱼油适合于高脂血症患者食用。
因此,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应选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但要注意的是,油脂所含的热能高,如果过多食用,可以引起体重的增加。
蔬菜是无机盐如钙、磷、钾、镁和微量元素如铁、铜、碘、铝、锌、氟的重要来源,尤以绿叶蔬菜含量最为丰富。每天能吃上
蔬菜也是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应多选用绿色或黄色蔬菜,因其含有较多维生素C,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和保护动脉壁,而且由于这类患者常常忌吃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而导致维生素A摄入不足,而黄、绿色蔬菜所含的大量胡萝卜素则可以补充。此外,这类患者应多吃洋葱、大蒜、辣椒、菜花、茄子、苦瓜、芹菜、黄瓜、南瓜、蘑菇等具有降脂和特别“保护”作用的蔬菜。
2. 运动.
老年人适当运动量 通过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85%)。
3、血浆净化疗法
亦称血浆分离法, 意指移去含有高浓度脂蛋白的血浆 ,也称之血浆清除法或血浆置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LDL去除法, 其优点是特异性高, 副作用很少, 不需补充血浆, 所以耗资也少; 但需每间隔7~14日进行一次, 且需终身治疗。LDL去除法已成为对于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到用药物无法达到的水平。凡对降脂药物治疗反应差而胆固醇水平又非常高者, 均可考虑。
血浆净化治疗虽然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但由于所需费用太高,且需长期进行,经济上难以承受。所以,对于轻、中度高脂血症患者,不推荐采用此方法。
4、高脂血症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包括部分回肠末端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吻合术和肝脏移植术。由于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降脂药物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极低。所以,已不再选择该手术用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5. 肝脏移植术
已有报道采用肝脏移植治疗严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只有当各种保守的治疗方法均无效时, 才考虑采用肝脏移植。
6、基因治疗
离体基因治疗亦称间接法是将患者的某种组织或细胞(如成纤维细胞、 骨髓、肝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甚至肿瘤细胞)取出体外,在短期培养的条件下转入目的基因, 还可进行筛选和富集含有外源基因的细胞, 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基因治疗方法。
(三).中医治疗
高脂血症屬中醫的濁阻、痰濕、肥胖、濕熱等範疇。
病因病機
喜食肥甘厚膩,飲食不節是造成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中年以上者好坐好靜,缺少運動,消耗少,致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LDL、VLDL不能降低。又因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常,脂質代謝紊亂。
因此高血脂症在中醫之病機,是在臟腑之氣虛衰基礎上,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好靜少動,七情勞傷等,形成正虛邪實證。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腎。邪實表現在痰濁、濕濁與瘀血。臨床上肝、脾、腎虛者佔多數,痰濁、瘀血者也不少。
a辨證與治療
1、濕熱鬱結
症狀:腹滿納呆、嘔噁、肢體困重、肌膚或眼瞼有黃色斑或結節、苔黃膩、脈滑數、尿黃。
治療:清利濕熱、消脂健脾。
方用消脂湯(菊花6g、荷葉6g、決明子10g、茯苓10g、澤瀉10g、忍冬藤10g、薏苡仁15g、玉米鬚10g。)
2、脾虛痰盛
症狀:腹滿納呆、肢體困重、咳嗽多痰、便溏尿少、肢體浮腫、舌胖苔白膩、脈滑。
治療:健脾燥濕,降脂除痰。
方用二陳湯加等。(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5g、竹茹10g、膽星10g、苍、白朮各10g、厚朴6g)
3、胃熱腑實
症狀:形肥體實、消穀善飢、嗜食肥膩、大便秘結、苔黃厚。
治療:清熱通便。
方用大承氣湯加黃芩、黃連、梔子、芒硝等。(生大黄6 g、枳实10g、厚朴10g、黃芩10g、黃連6g、梔子10g、芒硝3g)
4、肝鬱化火
症狀:煩燥易怒、口燥咽乾、面紅目赤、頭暈頭痛。
治療:清肝瀉火。
方用龍膽瀉肝湯加味。龙胆草、黄芩10 g、栀子10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生地10 g、当归10 g、柴胡6 g、生甘草6 g :黄芩10克、黄10克柏、,草决明 15克 ,青黛 5克 (冲服 )。
5、脾腎兩虛
症狀:腹脹納呆、體倦乏力、腰腿酸軟、耳鳴眼花、尿少浮腫、月經失調。
治療:健脾補腎。
方用清脂湯(仙靈脾10g、女貞子10g、菟絲子10、生首烏15g、黑芝麻10g、生地黃10g、澤瀉10g。)
6、氣滯血瘀
症候:胸悶胸痛、痛有定處、動則加劇、舌質暗有瘀斑點、脈弦或澀。
治療:理氣行滯、活血化痰。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丹參、鬱金、蒲黃等。(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生地10g、赤芍10g、川芎6g、柴胡6g、牛膝10g、丹參10g、郁金10g、蒲黃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态度好,有耐心
谢谢,非常满意您
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较好,医生回复也快,科技改变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