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就诊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服用胃药的正确时间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疗效。胃有着自身的消化周期,顺应周期用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一般来说,胃药可分为抗酸剂和抑酸剂,前者又叫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商品名为得乐、迪乐等)、铝碳酸镁(商品名为达喜等)等;后者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正常情况下,胃排空时间约为4小时。如餐后不久即服用抗酸药物,会与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搅合在一起,不利于药物黏附于胃黏膜发挥作用。如在餐后1.5小时服用,食物在胃内已排空一部分,有利于药物黏附于胃黏膜病变处,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注:胃排空即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不同食物,排空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液体物质排空最快,如水几乎不在胃内停留,而脂类物质排空最慢。如果胃不能及时排空,将容易引发多种胃病。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在夜间会分泌较多胃酸,这在消化性溃疡(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如果胃酸分泌发生在白天,情况就会大不相同,这时胃酸排出量不但与溃疡形成无关,而且具有显著生理作用。如维持正常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足够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而后者的活性才有助消化。因此,有学者认为,抑酸剂在白天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药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点,即睡前将抑酸剂每日剂量1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均与每日剂量分2次给药法相同。
总之,服用胃药时最好区别对待,如果是抗酸剂,餐后1.5小时服用为佳;如为抑酸剂,可在睡前服用,这样有利于修复溃疡。
医生很好解决问题,谢谢
医生很好,谢谢
谢谢!!!!!
回复的很全面很好。
谢谢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