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湖边两条因为没有水而奄奄一息的鱼,靠着相互吮吸对方的唾液而存活,当然坚持不了多久,但在困境中相濡以沫、互帮互助的精神境界让人感动;一场风雨将两条鱼冲入江湖,自此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再担心生存问题,但各自在江湖中自由生活、甚至不再谋面、相互淡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种理解与境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偏重于客观,强调物质与客观环境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上讲“相忘于江湖 ”比“相濡以沫”的客观条件好的多。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看成肯定句的人很多,所以才有“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肯坐在自行车上笑”。
2.偏重于主观,强调感情与主观意识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上讲“相濡以沫”比“相忘于江湖 ”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感动、回味。“苟富贵,莫相忘”、“舍生取义”、“肝胆相照”、“侠肝义胆”。。。
3.尊重客观规律,既不偏重主观也不偏重客观,从这个角度上讲无论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都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都符合客观规律,均属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事物如是,人亦如是,相知、相恋、相思、相守、相忘,聚散得失,毁誉荣辱,善恶曲直,皆属自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坦然与坦荡、淡泊与宁静,以平常去心洞穿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