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植物雌激素是一类与雌激素结构相似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其产物经胃肠道吸收代谢以后形成,大多数具有雌二醇的结构,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雌激素样作用或者抗雌激素样作用。 中药植物雌激素按其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三类:异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异黄酮类的代表中药有葛根、黄芪、虎杖根等;木脂素的代表中药有五味子、厚朴等;香豆素的代表中药有补骨脂、秦皮等。植物雌激素与17β-雌二醇的结构相似,都具有两个芳香环,尽管A环和B环的连接不一样,但能引起雌激素活性的羟基被取代位置,因而具有雌激素样的效应,一方面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可以与ER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另一方面,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植物雌激素可以竞争内源性雌激素,发挥抗雌激素样作用。 此外,淫羊藿、补骨脂、川牛膝单独应用时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而与雌激素一起使用时又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其双向调节效应依赖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已经有研究表明,黄芪、三棱、莪术等有三苯氧胺样作用,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以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大剂量时通过激活胱氨酸蛋白酶而诱导细胞凋亡。 乳腺癌的发生机制虽然尚未得到完全论证,但大部分的研究资料显示,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相关,表现在有初潮早、绝经晚、生育晚、缺乏锻炼、肥胖等雌激素水平升高的因素时,发生乳腺癌的几率增加。而且,动物实验证实,雌激素可以促进龋齿类乳腺癌的发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不管是内源性的还是外源性的雌激素都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生。虽然中药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途径可能是多样性的,但传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历史悠久,有很多经方、验方、协定方、中成药等,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实验病例。根据临床上乳腺增生患者越来越多的现状,探讨利用中药免煎颗粒配方,组成类雌激素作用的经验方,不断完善协定处方,特别是对三阴乳腺癌患者,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而对于不适应西药治疗的BI-RADS3、4类乳腺增生患者,也提供了患者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