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爱,绝大多数是为了相聚。夫妻的爱,恋人的爱,都是为了聚合。但有一种爱,一开始产生,就是为了分离-------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这种爱,不是为了分离,那就会注定在以后的父母和孩子相处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孩子对父母的激烈反抗、孩子独立能力的丧失和责任意识的缺乏、亲子关系的各种扭曲、空巢老人的精神孤独.....
曾经很早看过台湾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她在国外的时候,有一对美国夫妻对她非常好 ,对她很关心、很照顾。有一天,美国夫妻非常自豪的告诉三毛,说要送三毛一个礼物------要收养三毛为女儿。并告诉三毛,孩子,您一定不要离开我们,做我们的乖女儿,永远陪伴着我们,不要去结婚,不要去和别人在一起,我们会让你生活无忧。三毛非常震惊------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自私的父母!
我当时也很震惊。这样赤裸裸的控制,这样坦然大方自豪的凌驾于别人生活的私欲,真的少有。不过,现在做心理咨询这一行久了,慢慢地发现,这种父母对孩子自私的“爱”,还是挺多的。
在中国,常常能够感觉到父母对于孩子的两种矛盾的观点:一切为了孩子;养孩子为了自己。比如,这样的说法:我们忙忙碌碌,不就是为了孩子吗?孩子出问题了,将来还有啥指望啊?孩子没了,我们也就完了!这样的观点,总结到一起,就是一句话:养孩子,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
一旦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就开始抱怨老天不公。一些身体还可以的、生活自理的空巢老人要求立法规定孩子定期回家陪他们聊天;一些完全生活自理的失独者抱怨政府应该派人常去看看他们、安慰他们孤独的心;一些做妈妈的没事就念叨“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甚至听说一个把孩子自幼送人的老人要求这个成年的孩子必须要抚养他、不然就告上法庭!
如果,当初要孩子的时候,会考虑到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为了让孩子独立的去生活、去体验生命、去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会少了很多溺爱、控制性的爱、索取回报性的爱,就会少了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甚至人伦惨剧,就会在青少年时活得更自由、更快乐,中老年时活得更精彩 !
多希望社会上多一点理性之爱的宣传和讨论,少一些感恩、孝德、励志成功(多数是鼓动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宣教和鼓吹。
多希望那些准父母们和父母们能思考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有无问题.
解答详细!富有耐心!
特别有耐心的给我解答,谢谢
很专业,很有耐心,很细心
这是我在问医生里面最好的医生,详细解释,听我说,谢谢
很细心,谢谢您专业的询问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