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皮肤表面的细菌可分为皮肤常驻菌及皮肤暂驻菌。前者指能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后者指着落于皮肤,经过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感染性病变(如疖)、中毒性病变(如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和免疫介导性病变(如超抗原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
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可将细菌性皮肤病分为球菌性皮肤病和杆菌性皮肤病。前者主要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上,故又属原发感染; 后者又分为特异性感染(如皮肤结核和麻风)和非特异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和大肠杆菌等)其中非特异性感染常发生在原有皮肤病变的基础上,故又属继发感染。有代表性的原发性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是皮肤的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起病急,常有外伤史,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鲜红斑,自觉灼热及疼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等不难诊断。应与接触性皮炎、癣菌疹、蜂窝织炎等鉴别。
1.起病较急,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2.数小时后局部出现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疱壁较厚,内容物清亮或浑浊,自觉灼热及疼痛,可伴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发生于面部者,红斑先从一侧开始,逐渐蔓延扩大,跨越鼻梁到达对侧面颊,形成蝶形红肿,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后可扩散到头皮及下颌边缘而使整个面部红肿,可因眼睑明显肿胀而睁眼困难。发生于小腿者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痛。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清洁皮肤时尽量轻柔、彻底。
3、易患人群应避免使用含油脂过多的护肤产品,以防阻塞毛孔。
4、增加体育运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尽量避免皮肤外伤,如出现伤口,应该及时消毒,并保持清洁,尽量使其干燥,不给病原菌提供温暖潮湿的环境。
6、出现问题时应积极治疗,避免抓挠、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