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干部诊疗科
特色医疗科
全科
特诊科
护理咨询
急诊科
结核病科
地方病科
医疗美容科
预防保健科
运动医学科
职业病科
中西医结合科
重症监护室
碎石中心
烧伤科
生殖医学中心
男科
体检科
药剂科
行政科室
其他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干部诊疗科
特色医疗科
全科
特诊科
护理咨询
急诊科
结核病科
地方病科
医疗美容科
预防保健科
运动医学科
职业病科
中西医结合科
重症监护室
碎石中心
烧伤科
生殖医学中心
男科
体检科
药剂科
行政科室
其他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普通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病内科
血液内科
感染内科
老年病内科
风湿免疫内科
透析科
变态反应科
癫痫科
甲亢科
面瘫科
糖尿病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普通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病内科
血液内科
感染内科
老年病内科
风湿免疫内科
透析科
变态反应科
癫痫科
甲亢科
面瘫科
糖尿病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高原病mountain sickness 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对机体产生明显生物效应的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时 ,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又称高山病。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其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疲劳、寒冷、精神紧张、饥饿、妊娠等为发病诱因 。该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高原病指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依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或良性)和重型(或恶性)。轻型即反应型或急性高原反应;重型又分为:脑型急性高原病(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水肿 )、肺型急性高原病(又称高原肺水肿)、混合型(即肺型和脑型的综合表现)。慢性高原病(又称蒙赫氏病)指抵高原后半年以上方发病或原有急性高原病症状迁延不愈者,少数高原世居者也可发病。中国将慢性高原病又分为: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包括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即心脏病与红细胞增多症同时存在)。国外未作上述分型。高原病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心慌、气促、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眼花 、嗜睡、手足麻木、唇指发绀、心律增快等,其他症状和体征则视类型不同而异。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是指人体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返回平原后迅速恢复为其特点。
疾病鉴别:
1、晕车 在进入高原前即也晕车史,无缺氧症状。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区症状并不减轻,停止乘车后症状好转。 2、左心衰竭肺水肿 无高原反应的前驱症状。有圆法心脏病史、体征以及心力衰竭的诱因,氧疗效果差。 3、其他有昏迷的疾病 体检发现偏瘫时应高度脑血管意外;有头部受伤者考虑颅脑外伤;发热者考虑感染性疾患。病前有毒物接触史者考虑中毒。既往有肺、肝、肾糖尿病、高血压、癫痫病史者考虑有关疾病。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常有脾大和白细胞、血小板增多。 5、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病人突然发生左心衰竭,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特殊变化。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狭窄征。肺原性心脏病:出现右心衰竭,也慢性支气管合并阻塞性肺气肿病史。
疾病原因:
高原的特点是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低。海平面地方温度0℃时,大气压为101.2kPa(760mmHg),大气氧分压为 21.2kPa(159mmHg),正常人肺泡气氧分压为14kPa(105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13.3kPa(100mmHg)。海拔增加至3000m时,大气压降至77.3kPa(526mmHg),大气氧分压为14.7kPa(110mmHg),肺泡氧分压为8.26kPa(62mmHg),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人体产生缺氧现象。
常见症状:
在到达高原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严重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耳鸣、鼻衄、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经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 常用的疗效较好的有以下几种药物: (1) 复方党参片:含党参、沙参、当归、丹参、金果榄等。现场应用高原反应保护率达78.8%。 (2) 黄芪茯苓复方或益气活血复方:含黄芪、丹参、当归、川芎。以上制剂均有益气、活血、利尿、安神、抗炎等综合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有抗缺氧作用。 (3)麦霉片:由麦芽汁经黑曲霉菌发酵后的提取液制成,有提高动物耐氧的能力,可改善心脑功能,现场应用高原反应保护率达82.9%。临床治疗肺心病、冠心病也有一定疗效。 (4)藏药中紫堇、唐古特青兰,狭叶红景天、冬虫夏草等也有较好的致适应作用。
需做检查:
血液学检查:急性高原病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增多;慢性者红细胞计数超过:7.0×1012/L,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80g/L,血细胞比容超过60%。高原肺水肿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高原心脏病者显示PaC02增高和低氧血症。 心电图检查:慢性病患者可显示电轴右偏、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劳损、T波倒置及(或)右束支阻滞。 胸部X光线检查:高原肺水肿时显示双侧肺野有弥漫性斑片或云絮状模糊阴影。高原心脏病者表现肺动脉突出,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5mm,右心室增大。 肺功能检查:慢性高原病患者肺活量下降,峰值呼气流速降低,每分通气量下降。肺动脉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升高,右心房压升高,肺毛细血管压正常。
疾病预防:
进入高原人员应了解和适应高原环境特点,登山时按计划进行阶段性适应性锻炼,注意防寒和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久居平原重返高原者也应重建适应能力,应明显心、肺、血液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可从进入高原前1—2d起选用一种利尿药预防液体潴留,连服一周:(1)乙酰唑胺0.25g,每8小时一次。(2)呋塞米20mg,每日2—3次,紧急条件下登山,可用糖皮质激素。
并发症:
可并发肺水肿合并左心衰竭。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