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因其包膜特有的太阳帽状刺突(E1刺突)而得名。1975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定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儿童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少数可致腹泻、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等。
本病需与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如链球菌咽峡炎、化脓性鼻窦炎和细菌性肺炎等相鉴别。
冠状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形似花冠或日冕。人体冠状病毒至少有6个血清株,229E及OC43分布较广。该病毒初次分离较难,用带完整纤毛的人胚气管作培养才能增殖。经多次传代后229E株可在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上生长,OC43及OC38株可在鼠脑内生长。
潜伏期2~5天。
主要症状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发热、发冷、头痛、不适、流涕、咽痛及咳嗽。
大部分患者是比较属于病情比较轻,其中约77%表现为轻症,15%~20%为中等症状感冒,重症者占8%~9%。病程2~18天,平均一周。其中的少数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支气管炎、肺炎、腹泻、胸腔积液等。
对于儿童要特别的注意,如果儿童的感冒发生在冬春季,即使是轻症,多无发热,也应考虑本病。
1、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血沉中度增快。
2、其他辅助检查: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余未见异常。
3、有条件可分离病毒或测定血清的中和抗体。确诊需病毒学检查。取发病2~4天的鼻咽分泌物分离病毒是最可靠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有助甲.期诊断,双份血清查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流行病学监测。
想要采取疫苗预防几乎不太可能,因为鼻病毒型别太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除腺病毒疫苗正试用外,其他呼吸道病毒尚无有效疫苗。而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表面糖蛋白疫苗正在研制中。
目前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措施主要是:
1.普及卫生知识,加强体质锻炼,避免受凉。
2.流行期避免串门和去公共场所。
3.患者应戴口罩或呼吸道隔离。
并发症有额窦炎、中耳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