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疱疹性咽峡炎等,有的病情类似脊髓灰质炎。
鉴别诊断:应与单纯疱疹病毒性龈口炎相鉴别。
单纯疱疹病毒性龈口炎可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柯萨奇病毒感染具有季节性,常造成流行发病,其疱疹分布区域也较特殊(不见于牙龈、颊黏膜等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呈散发性发病而无季节性,儿童一旦受到感染,便会成为带菌者,病毒潜藏在身体内,偶尔又会出现在口唇。
柯萨奇病毒经粪-口呼吸道虫媒传播感染人类,进一步形成病毒血症,体内任何脏器均可受累,主要靶器官是脑膜、心脏、皮肤、肌肉等。
1.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
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烧,全身不适。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鼻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黏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皮疹可为疱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外周侧、背部、四肢背面,呈离心性分布,尤以面部、手指、足趾、背部皮疹多见,故称手、足、口三联症。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儿童多见。临床表现除上述外,主要特点为急性发烧、皮疹。脑膜脑炎伴有Guillain-Barré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
2.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
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即所谓Bornholm’s病。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热、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
1.血清学检查
并不是所有的血清型都适合的,只有属于以下情况之后的血清型才适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
(2)已发现特征性临床表现如流行性胸痛,明显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组病毒)来检测抗体时;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萨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时。
(3)已分离出病毒,作为确定血清型时。
(4)正在发生由单一血清型病毒引起流行时。
在所有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中,中和试验是鉴定已分离病毒血清型最特异的方法。
2.外周血象
显示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
3.病毒分离法
此种方法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其优点是节省、快速和准确。
由于肠道病毒血清型过多(有近70个型),因此未能制成有效可行的疫苗,预防措施的效果远逊于脊髓灰质炎。
1.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予隔离2周,管理传染源的重点应放在托幼机构和产房;怀孕妇女患有肠道病毒性疾病者,对新生儿有很大威胁,应注意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管理和个人卫生,不吃脏水污染过或苍蝇爬过的食物,避免在污水中游泳。自来水宜煮沸后饮用。因患者口咽部可能排出病毒,接触这些患者时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患者粪便需加20%生石灰和含氯石灰混悬液等量,混合后作用2h,才可排入下水道。
3.保护易感者 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以预防感染,对年长儿及青年人不必采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也可试用,利用其在肠道内的干扰作用,有可能控制脑膜炎的流行。应用柯萨奇B组病毒制成的疫苗于高危人群,有可能预防婴儿心肌炎的流行。
一、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二、脑炎: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三、脑膜炎: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四、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