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综合症因各类心脏疾病引起心排血量减少、系统血压下降导致突发性晕厥抽搐昏迷、局灶性神经征、精神智力障碍等脑症状者谓之。常见疾病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类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人工瓣膜置换等心脏手术。老年人则以前二者为常见。
CVD的ECG异常和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
1.AMI ST段压低或抬高、倒置T波、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缺血性病变,可有血清CK、LDH等酶活性异常值鉴别,CVD血清酶值增高速度比AMI缓慢。但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2.心脑卒中无胸痛,卒中样发病的AMI是老年性AMI所特有,藤氏报告AMI与CVD同时发生率达5%~10%,故未同时发生时则诊断困难。
3.急性可逆性心肌梗死:特点:①异常Q波多见于V1~V3导联,ST段抬高、冠状T波等典型AMI波形;②持续时间1~2周后可转为正常;③心肌酶逸出轻;④尸检肉眼可见AMI改变,心肌组织学见附壁血栓、小血管血栓与周围心肌组织散在性坏死;⑤合并有DIC、凝血功能亢进等冠状微小血管循环障碍等因素。
主要是急性脑病如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各型脑外伤等病所引起。
诊断本综合征需要和脑、心两脏器同时存在疾病相鉴别,结合文献报道的临床研究以及长期临床观察该综合征有以下特点:
1.中枢性心律失常 必须在脑卒中时发生。而心瓣膜和心肌无器质性病史,且在CVD发生前亦无心律失常。此外尚需和CVD急性期继发的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心脏病及ECG异常相区别。后者在上述各点得到纠正后心脏疾病可恢复正常。
2.心律失常的种类 经ECG监护及Holter ECG检查特别在SAH后48h Htolter ECG观察发生心律失常者占91%,其中危及生命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颤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Q-T间期延长综合征极为重要,正常时为0.4~0.43s;国外文献报道在致命性扭转型室速(Tdp)时Q-T的延长是发生Tdp最大的危险因素,故ECG监测对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需要除外低钾、钙、镁而继发者,但常为诱因,纠正后即可消失。
3.ECG异常的出现与持续时间 ECG异常出现的时间为发病后12h到2天者占80%~90%,以后为急性期的波形异常,波形异常持续1~2周,长者可达4周。而心律失常则多半在2~7天内消失。急性期后仍有心律失常者则多数考虑为心源性引起。
4.ECG异常和病情程度的关系 重症病例ECG异常者多,但ECG变化和病情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有的病例ECG改善但症状加重,下列情况要加以注意: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异常Q波是预后不良因素;②明显Q-T延长需要警惕Tdp的危险性;③ST-T波的变化特别是ST段抬高则死亡者多;④心动过速及P波增高多见于高热、脑室、脑干出血或中枢性肺水肿。 5.脑病灶部位和ECG异常的关系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二者间有一定关系,但资料较少:①大脑半球卒中时室性、房性期前收缩及房颤较脑干卒中者多;②左额叶血肿多伴发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③颞顶叶血肿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期前收缩多见;④丘脑及基底节出血窦性心动过缓更常见;⑤脑干出血则多发生阵发性房颤或房性期前收缩;⑥刺激大鼠左岛叶皮层咀侧致心动过速,刺激尾侧致心动过缓。延长刺激时间则可诱发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⑦行MCA阻塞(McAo)手术衰老鼠组61%死亡,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显著,Q-T间期延长最显著,是致死性心律的前奏;⑧患颈动脉疾病病人中约40%存在无症状性冠心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故此类病人在急性CVD时更易致ECG异常。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即可诊断。
实验室检查: 出现在感染并发症者如脑膜炎CSF白细胞增高,血培养异常。
其它辅助检查: 心电图、CT扫描、MRI、TCD,可发现异常。
1、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心脏功能。
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3、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5、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6、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7、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1、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3、心功能不全、室颤: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