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多数和其他系统疾病类似,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免疫机制、遗传、损伤、肿瘤等;但又有其特有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石症、肾功能衰竭等。在泌尿科临床中,必须时刻联系全身状况来考虑问题。
(1)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等。
(2)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3)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当急性尿道膀胱炎发病时,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下坠的感觉,严重时甚至肉眼可见血尿。不断更新膀胱内尿液,经常排尿冲洗尿道,是预防和减少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可是有些患者在工作时,养成了憋尿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些人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麻烦而不愿意喝水,这样做无疑可增加泌尿道反复感染的机会。
病因复杂,病种多:男性泌尿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统(尿道、前列腺、附睾、输精管、精囊、睾丸等)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男性生殖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外部细菌的入侵感染引起的,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
①有明显泌尿系统症状者:主要有排尿改变,如尿频、尿急、尿痛、遗尿、排尿困难等;尿的改变,如血尿、脓尿、乳糜尿等;与泌尿系统器官或部位有明显联系的疼痛,如肾绞痛、膀胱痛等。若病人有此类症状,则结合病史和全身表现,可初步作出诊断。经尿常规检查和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如X射线、B型超声扫描等影像学和内腔镜检查,即可确诊。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特别是膀胱肿瘤)等患者多属此类。②有全身性症状而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者,患者可仅有疲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低热、血压增高等,而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疾病易被忽略。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直至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往往因食欲不佳或贫血而就诊。有的肾肿瘤患者并无血尿、肿块、疼痛等典型症状,而仅表现为低热。在无泌尿系统症状时,尿的常规检查常能提供重要线索。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蛋白尿、肿瘤时的尿内红细胞增多(显微镜下血尿),对诊断有极大帮助。在低热、贫血、水肿、高血压等原因不肯定时,应重视尿检查,必要时应重复检查,或进行艾迪斯氏计数等检查。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职业病等都可引起继发性肾病,药物也可引起肾损害,应注意勿漏诊。③无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因此,定期健康检查极其重要、泌尿系统疾病的健康检查应包括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情况)、尿常规检查和肾部位的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小于2cm直径的肾癌,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对于无病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应予重视。
泌尿系统感染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1、泌尿系统感染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2、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3、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4、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5、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6、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做要哪些检查?
1、放射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以及肾脏断层和肾动脉造影等,对于解形态学变化及功能有重要价值。
2、抗体包裹细菌检查——肾盂肾炎患者尿中的细菌常被人体IgA包裹,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IgG免疫球蛋白与被抗体包裹的细菌相结合,可见到细菌同围显示出环形荧光则为阳性。此法有助于诊断肾盂肾炎,而在膀胱炎则为阴性。
3、肾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提供病理形态学资料,为病理形态学诊断,预后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获组织较小,对局灶性病变有时不能作用诊断。许多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单纯依靠肾活检病理形态
4、放射性核素检查——同位素断层扫描可了解肾脏形态及肾内无功能区。同位素肾图可有助于了解侧肾血流量排泄功能及有无尿路梗阻。
5、超声波检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就必须要对了解有无结石、肾脏形态、肾盂积水及肿瘤颇有价值。
1注意个人卫生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细菌侵入和病菌感染。穿棉质内衣裤,使你保持干爽,避免紧身不透气的裤子,勤换内裤。不要用公共浴池、浴盆洗浴,不要坐在未经消毒的马桶上,不要与他人共用一条毛巾。
2多喝水尿液滞留膀胱愈久,细菌的数量愈多——大肠杆菌的菌数每20分钟增加一倍。细菌愈多,愈不舒服。因此,解决尿道疼痛的最佳方法是多喝流质以冲走这引起发炎的细菌。如果尿液清澈,表示水分喝足够。如果尿液有颜色,表示水喝不够。
3忌动作粗暴夫妻同房前要清洁身体,尤其是丈夫一定要有爱心,切忌动作粗暴伤害到妻子。
4向盾擦拭身体排便后,由前向后擦拭可预防感染。擦拭方式错误是最常见的感染原因之一,同时也易引起复发。你当然希望将细菌向外擦掉,而非向内擦到阴道及尿道口。
5洗热水澡这能帮助你减轻疼痛,热水浴通常对发炎的部位有益。
6使用卫生巾为何女性较易感染,这可能与性交、插避孕器及塞卫生棉条等有关,需接触阴道的操作,似乎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建议那些在月经来时有慢性感染的病人,以卫生巾取代卫生棉条。
7不要过度清洁太常坐浴也不好。长期冲洗可能将细菌引入阴道,同时将正常的良性菌冲走,使具感染性的大肠杆菌占据。另外也可能发生尿道不舒服,感觉像尿道感染一般。刺激的消毒皂也可能导致相同结果——改变阴道的菌群,使人更易受感染。
8眼用阿司匹林消炎药对某些人有帮助,它能减轻膀胱发炎。发炎少,灼热就少。
9补充营养素①服用维生素c每天服用1000毫克左右的维生素c(分成数次服用),将足以酸化尿液,以干扰细菌生长,如果你有再感染或复发的情形,而又正好无处求医,这是个好办法。注意:有时医生给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抗生素药无法在酸性的尿液里发挥效果,因此,如果你正服用维生素c,应告知医生。也应告知你服用的量。维生素c不具毒性,但一天1000毫克算是高剂量,应得到医师的许可。
10危险讯号出现下列症状的膀胱感染患者,应尽快去看医生。血尿、下半部背及腰窝疼痛、发烧、恶心或呕吐。
泌尿系统感染 这里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一般来说,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大约50%的女性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统感染,20%的女性则有多重感染——许多女性一年患1—2次,是很常有的事。 泌尿系统感染来源于大肠杆菌,它们盘踞阴道,并进占尿道。在阴道时,这些细菌无大碍,问题开始于它们进入尿道时。这些细菌见于所有女性身上。那些患尿道感染的妇女,其体内结构和其他女性井无两样。就某些不明原因,某些女性较易受感染。还有一些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是在性交中受到挫伤的结果;男性也会得此病,但较为罕见,男性泌尿系统感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是男性前列腺的常见疾病。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病人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男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增生的现象发生。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始于40岁以后,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为多见。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状有排尿困难,轻者夜里起床小便次数增多,有尿不净或尿完后还有少量排出的现象;严重者出现尿流变细,甚或排不出的现象;同时常伴有腰酸腰痛、四肢无力、遗精等症状。前列腺增生严重者必须手术摘除,一般保守疗法,包括手部按摩,效果都不太满意。
前列腺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以膀胱刺激症状和终末血尿、会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但临床较少见。慢性前列腺炎以排尿延迟、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或引起遗精、阳痿、早泄等为主要症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占男科门诊的30%-5O%,其中20-40岁的患者占50%-80%。
手部按摩对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有良好的疗效。由于当前对此类疾患尚无特效疗法,运用手部按摩治疗就更有意义。通过手部按摩可以激发和增强前列腺功能,同时加强泌尿系统的排尿作用,从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
泌尿系统肿瘤 urinary system,tumors of
发生于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包括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肿瘤。其中肾盂以下为有管道的脏器,腔内均覆盖尿路上皮(又称移行上皮),所接触的内环境都是尿,致癌物质常通过尿液使尿路上皮发生肿瘤,所以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发病。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最长,所以引起的膀胱癌也最为常见。
泌尿系统肿瘤常在40岁以后发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肾母细胞瘤和膀胱横纹肌肉瘤是婴幼儿疾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在泌尿系统肿瘤中,中国肾盂癌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肾肿瘤
多年来认为,肾脏肿瘤90%为恶性,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尤其是B型超声、CT 、磁共振等问世,经常发现肾脏内良性病变(如肾囊肿)和良性肿瘤( 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肾肿瘤90%为恶性的说法受到怀疑 。
泌尿系统结石
发生于泌尿系统的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尿石症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世界上有许多 尿石高发地区 , 中国南方的发病率远高于北方。广东东莞发病率高达 1.6‰,实属罕见。尿石症的发生发展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贫穷落后国家食物中以植物蛋白为主,尿中缺乏磷酸盐 ,容易发生膀胱结石 ,小儿尤为常见,而发达国家常见成人含钙肾结石。尿石形成的学说很多,如成核学说、基质学说、结晶抑制物学说,还没有任何学说能说明全部尿石的形成机制。泌尿系统的梗阻、异物和感染可促进尿石形成,反之,尿石又可以是梗阻、感染的原因。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草酸以及胱氨酸等代谢异常也可以是尿石形成的原因。
急性肾炎综合征
多为链球菌感染
临床特点: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急进型肾炎综合征
临床特点:起病更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肾小球病
肾小球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小球病常病因不明,继发性肾小球病指全身疾病中的肾小球损害,遗传性肾小球病为遗传基因变异所致的肾小球病。
原发性肾小球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5)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