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或称肺炎球菌(pneumococcal pneumoniae)所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通常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1]肺炎球菌肺炎一般四季可见,但以冬季最多.本病最常见于年龄太小或太老的病人.咽部细菌检查表明,5%~25%的健康人为肺炎球菌的带菌者,冬季儿童及幼儿的父母检出率最高.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分类,肺炎球菌有80种以上的血清型。
1.其他细菌性肺炎 本病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葡菌、A群链球菌等所致肺炎临床鉴别不易,通常均须通过痰液的病原学检查方能确诊。
(1)肺炎杆菌肺炎:痰量多,典型者呈棕红色胶冻状,X线早期呈大片絮状、浓淡不同阴影,双侧多见,变化迅速,病灶呈蜂窝状,有空洞或肺大泡形成,易有气胸或脓胸是其特色。
(2)肺结核:起病徐缓,中毒症状轻微,痰白色黏性或少量脓性,病变部位以上肺野居多,中叶次之,下叶少见。
(3)支气管肺炎:如鹦鹉病。
(4)立克次体肺炎(如Q热):均无寒战、血痰、剧烈胸痛及显著的白细胞增多,胸部体征多不明显。
(5)土拉菌肺炎。
(6)嗜肺军团菌肺炎:比较少见,在流行区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
2.肺梗死 常继发于心瓣膜病或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本病亦有呼吸困难、胸膜性疼痛、咯血、发热或肺实变征及X线所见,均类似急性肺部感染,但肺梗死的最初症状是骤起的剧烈疼痛,罕见寒战,一般无呼吸道前驱症状及唇疱疹;发热不高,整口咯血常见,肺部体征出现甚早,白细胞计数达20×109/L者罕见。联合通气.灌注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肺炎及肺梗死均显示相似的缺损,肺梗死则有灌注缺损而无相应的通气缺损。血液DNA测定,似有助于诊断肺栓塞。如肺梗死发生感染,则与原发性细菌性肺炎更难区别。NBT试验可能有助于鉴别。由于肺炎应予抗菌治疗而肺梗死则须抗凝治疗,故必须正确加以区别。
3.肺不张 由支气管阻塞引起,不仅许多体征类似肺炎,而且阻塞持续亦可导致严重感染。外科麻醉后吸入大量黏液为肺不张的主要原因,可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一侧胸廓运动减弱、浊音、呼吸音减低,均类似原发性肺炎,且有发热及白细胞增多,亦似有感染存在。因肺不张可能由强力咳嗽、体位引流或支气管镜检等法消除,故应与原发性肺炎区别。有时由于纵隔明显移位(向病侧)而有利于鉴别。肿瘤压迫及主动脉瘤偶可长期压迫支气管而导致慢性肺不张,亦应慎重区别。
4.膈下感染 易与肺炎混淆。膈下脓肿、肝脓肿及上腹部其他感染,均可能累及横膈,引起局部炎症、胸腔小量积液、胸痛及肺不张;同时,肺炎有时亦可类似腹内疾病,胸膜炎可发生腹部牵涉性痛,疑似急性阑尾炎或胆囊炎。
5.其他疾病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已经确定,但也应考虑肺内潜在另一种疾患的可能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肺脓肿可能导致细菌性肺炎反复发作,而其本身的症状直到肺炎消散才显露出来。支气管癌或其他任何病变,部分地阻塞支气管,常可导致同一肺段肺炎反复发作。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多呈双排列或短链排列。除引起肺炎外,少数可发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及婴幼儿的病情尤为严重。
肺炎链球菌肺炎以冬季与初春多见,患者常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1]或5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症状轻或不典型病较为多见。小儿可通过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可接种的肺炎球菌疫苗有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以下婴儿只能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症状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酗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速随之增速。可有患侧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易被误诊为急腹症。[1]
体征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煽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胞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紫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听诊可有呼吸音降低 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退期可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重症患者有肠胀气,上腹部压痛多与膈胸膜有关。重症感染时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累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反射。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自然病程大致1~2周。发病5~10天,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消退;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患者的其它症状与体征亦随之消失。[1]
血液检查常可见白细胞增多并左移,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痰直接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初步作出病原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CR)监测及荧光标记监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率
胸部X线检查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肺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侵润阴影和实变影,在肺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退期,X线显示炎性侵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历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有一种可供使用的疫苗含肺炎球菌型特异多糖抗原中的23种抗原,85%~90%引起严重肺炎球菌感染的肺炎球菌属于这类血清型.虽然由于精确的保护水平尚不了解,因而不能作抗体效价测定,但大多数2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在接种2~3周后出现抗原反应.约50%接种过的病人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和/或疼痛;约1%的人出现发烧,肌痛,或严重局部反应;5%的人出现过敏性样或其他严重反应.重复接种之后严重反应更为多见.一般主张对2岁以上儿童和发生肺炎球菌性疾病及并发症可能大的成年人作疫苗注射.注射对象还应包括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病和肺疾病的人;患有脾功能不全或解剖性无脾,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HⅣ感染,肝硬化,酒精中毒,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及其他与免疫抑制有关的疾病的病人;患有肾病的儿童;老年人,特别是各方面均正常但已超过65岁的老年人,以及有脑脊液漏的病人.免疫抑制的病人抗体反应下降.镰状细胞贫血或其他原因造成无脾的儿童,除了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外,还应预防注射青霉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和鼻窦炎)一般认为不是注射疫苗的指征.保护的期限尚不了解,但看来较长;对于高危人群,有时5~10年后需重复接种.5年内重复接种者易有较强的局部反应.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近年已很少见。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厥冷、多汗、发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而高热、胸痛、咳嗽等症状并不突出。其它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