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上,炎性肠病患者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本病经治疗可好转,也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中相当部分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手术治疗。
1、慢性细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治疗有效。
2、阿米巴肠炎
主要侵袭右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粘膜多正常,粪检多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包裹,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粪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粘膜黄褐色颗粒,活检粘膜压片或组织病检可发现血吸虫卵。
4、Crohn Disease
5、大肠癌
见与中年以后,经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诊断有价值。
6、IBS
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正常或仅见少量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1)肠结核,肠结核病变主要涉及回盲部,有时累及临近结肠,但不呈节段分布,瘘管及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少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小肠恶性淋巴瘤,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往往长时间内局限在小肠和(或)临近肠系膜淋巴结,部分患者肿瘤可呈多灶性分布,如X线检查见小肠结肠同时受累,节段性分布,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瘘管形成等有利于Crohn病诊断;若检查见一肠段内广泛侵蚀,呈较大的压指痕或充盈缺损,B超或CT检查肠壁明显增厚,腹腔淋巴结重大较多支持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必要时可手术探察。
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认为这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儿童IBD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除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外,常有明显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厌食等,尤其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常在婴儿期就已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UC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分型:按临床经过分为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及相互转化。
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直-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
病变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期、缓解期。
小儿全结肠炎约占62%。
常见的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狭窄、肠穿孔、脓毒败血症及中毒性巨结肠。
结肠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是病因不明的病,那怎么预防呢?所谓病因不明我们是指导致他发病确实的机制不清楚。但是有一些现象大家还是知道的,比如一些感染、免疫机制异常,甚至和遗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是典型的遗传病,什么样的人得这样的病,通过遗传基因或者通过特殊的检查还是会有一些线索的。但是这个东西现在只是研究阶段,并没有完全的用于临床。但是在大医院里,搞专科的医院,像我们医院现在也开始做一些相应的检测,对于鉴别、诊断还是很有意义的。
至于说到怎么样预防,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然病因机制都不很明确,从预防上来讲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只能说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早一点去看病,早一点明确诊断,早一点治疗这是最重要的。
至于饮食上怎么注意,凡是胃肠道有病的这些病人,其实都是大同小异,治疗原则、饮食上注意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少吃刺激性的东西、烟、酒、辛辣酸甜的东西;尽量少吃、太油、太腻的东西少吃。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有一些感冒药(如阿斯匹林类的非甾体抗炎类的药物)都得特别小心,吃感冒药的时候要慎重,尽量不吃。因为这些药很可能会诱发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