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毛囊虫又称蠕形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中,是一种永久性的寄生虫,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炎症加重。毛囊虫寄生于人体的皮脂腺和毛囊内引起慢性炎症时称之为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毛囊虫病多发于青年人的面部,开始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颏部,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也随之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上出现类似酒渣鼻或寻常青春痘的表现。
疾病鉴别:
疾病原因:
虫分长短两种,毛囊螨长,皮脂螨短,虫体呈蠕虫状,长约0.1~0.4mm,雌虫稍大,有腭体和4对足,蜇脚呈短针状。雌雄虫在毛囊口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螨利用其锐利的口器钻入毛囊皮脂腺内产卵,孵出幼虫,经两次蜕皮变为若虫、成虫,约需2~4周,雌虫寿命2月左右。
常见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人的面部,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颏部,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也随之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上表现为酒渣鼻或寻常痤疮样的表现。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在口周或两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个别人可表现为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症状。
需做检查:
凡面部多油,出现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或表现为毛囊性栓塞,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细薄的白色或脂性鳞屑,或者是在红斑脓疱的基础上伴有干性脱屑,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如查到毛囊虫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毛囊虫的检查方法: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一只有弹性的钢片稍加力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液体石蜡或甘油加上盖玻片轻压一下,使皮脂变薄,放在低倍镜下可查到活的毛囊虫。本病易和寻常痤疮、酒渣鼻样结核疹、脂溢性皮炎等病鉴别。此外,还要和口周皮炎相鉴别,后者对称发生于口周,并在距唇红缘0.5cm范围内无皮疹。
疾病预防:
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不要公用面盆、毛巾,发现有本病的可能要早期治疗,以防炎症进一步的扩散。
并发症: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