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拟诊DVT的患者应进一步做诊断性检查。当前诊断DVT的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和静脉造影。随着无创检查技术的提高,静脉造影虽仍为诊断DVT的基准方法,但其应用已逐渐减少。
肺栓塞的诊断性检查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MRI)、核素扫描(肺扫描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医生对肺栓塞影像学变化的经验和知识对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提高预防意识
1995年—2008年期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三次对妊娠期静脉血栓的治疗指南进行修正;对于妊娠期易栓症的相关筛查及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正。迄今为止,易栓症以及其妊娠并发症收到多学科重视,相关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提高易栓症预防意识及处理水平可改善与之相关的妊娠不良结局。
易栓症并发症的预防
妊娠期易栓症并发症包括由于严重胎盘功能不良相关的子痫前期或(和)子痫、FGR、羊水过少,胎盘早剥,或形态学正常的早产和无法解释的重复流产等,虽在临床上可能没有血栓形成的表现,但是再次妊娠仍有不良结局风险。其预防应当包括危险因素识别、相应指标筛查和检测及药物预防干预3个方面。
高危因素除了上述妊娠易栓症并发症,对于没有不良妊娠史者,若孕期发现诸如凝血异常、血脂异常、严重血液高凝,以及临床异常表现:妊娠中晚期单纯性羊水过少、超声提示胎盘回声异常或进行性增厚、脐血流异常或FGR等,尤其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应进行相应易栓症实验指标筛查:凝血-纤溶系统检测、自身抗体指标、胎盘-胎儿监测、羊水监测和动态观察。
预防性抗凝药物的使用,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林以及维生素拮抗剂(华法林钠)等。多数研究认为,早孕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先天畸形风险,在孕中晚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50mg/d)对胎儿安全。如果指征明确,应早期应用。其它抗凝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钠可通过胎盘,早孕期避免使用,但可用于产后抗凝治疗。但对于换瓣术后的孕妇,权衡利弊应继续使用华法林。其它如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是否可以预防易栓症患者妊娠并发症还有赖于更多的研究。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PE),由随着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凝块进入循环,肺动脉网络部分或完全闭塞所致 。与肺栓塞有关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
后血栓综合症是深静脉血栓的最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