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脑瘫为锥体外系损伤,也称强刚性、固缩性脑瘫。目前临床中单纯的强直性脑瘫十分少见,多与痉挛性脑瘫混合存在,强直性脑瘫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运动有抵抗。因强直性脑瘫属锥体外系损伤,故与痉挛性脑瘫最大的区别就是:强直性脑瘫腱反射不亢进或正常或呈减弱状态,无踝阵挛及不随意运动。痉挛性脑瘫牵张反射亢进,腱反射十分活跃,有踝阵挛,无不随意运动。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 意义。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一、缺氧窒息:脑瘫的原因包括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二、孕妇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量等),这是新生儿脑瘫的原因。
三、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也是脑瘫的原因。
四、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遗传也属于脑瘫的原因之一。
五、脑部受伤:这是常见的脑瘫的原因。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
1.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2.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
3.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4.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5.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6.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
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 脑电图检查、 肌电图、 神经系统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1、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
2、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
3、高龄产妇产前羊水基因,染色体,免疫学检查。
4、颅脑CT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常见的异常包括广泛性脑萎缩,脑软化及白质发育不良等,对于部分病例可用于提示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5、脑电图 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6、智商测定 评价智力和社会适应状况,明确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7、诱发电位 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及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一是孕妇要少接触放射性物质,如电脑、手机和照射X光;
二是要多做适当的体育运动。一些孕妇怀孕后,家人便将她当成“宝”来保护,不让其多活动。实践证明,适当地散步、做家务、打扫卫生等可防止婴儿脑瘫;
三是孕妇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抽烟、酗酒等。
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详情可参见各类型临床表现,在此不赘述,部分患儿可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低,牙釉质绿色素沉着,心肌损伤和心律不齐等,常伴有智能低下和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