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是指包覆着脑部的三层薄膜受到感染引起的疾病。婴幼儿期是各种脑膜炎多发的阶段,常见的脑膜炎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脑膜炎通常单独发生,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穿通性脑损伤也会造成脑膜炎。
确诊脑膜炎是通过腰穿作脑脊液检查,对任何怀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应作此项检查。然而新生儿腰穿比较困难,有造成缺氧的危险。患儿临床情况差导致腰穿更危险(如呼吸窘迫,休克,血小板减少),如果腰穿延迟,婴儿应作为脑膜炎治疗。即使临床情况改善,在发病数日后脑脊液中出现的炎性细胞和异常化学物质,依然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膜炎存在的材料。作新生儿腰穿的穿刺针要有一个套针,避免上皮细胞残留而可能发展为上皮瘤。脑脊液即使是血性或无细胞的,也应该作培养。约15%血培养阴性病例有脑脊液培养阳性,对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病例应在72小时重复腰穿,以确信无菌。一些专家认为对GBS脑膜炎病例在24小时重复腰穿有预后价值。对任何临床反应有可疑的病例均应重复腰穿。在治疗末期对情况良好的病例不应常规重复腰穿。
新生儿脑脊液的正常值是有争议的,并与年龄有关。总的来说,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4周内20个细胞/μl(多形核白细胞可达1/2),蛋白质定量为160mg/dl,糖水平为50mg/dl(2。8mmol/L)是正常值的高限。对足月儿这些高限为10个细胞/μl(多形核白细胞可达1/2),蛋白质定量为80mg/dl,糖为50mg/dl(2。8mmol/L)。由于脑脊液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糖浓度,正常情况可低至20~30mg/dl(1。1~1。7mmol/L)。血糖浓度应在腰穿前测定,这样可以确定脑脊液糖/血糖的比值(<50%为异常)。
应怀疑对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的任何新生儿存在脑室炎。有脑室穿刺液白细胞计数>100/μl,革兰氏染色阳性或培养阳性,脑室压力增高和脑室扩大时可作出诊断。当新生儿对治疗无反应,应怀疑脑室炎或脓肿,MRI或CT造影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脑膜炎可为任一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对新生儿宝宝来说,单纯疱疹病毒是最常见的脑膜炎病原。有时,脑膜炎也可能在麻疹、风疹或水痘之后发生,只是很少见。某些疫苗所含有的活性病毒也可引起脑膜炎,不过非常罕见。
脑膜炎的主要症状有嗜睡、发热、呕吐、拒绝饮食、啼哭增加、睡不安稳、严重头痛、肌肉僵硬(特别是颈部)、讨厌强光和巨大的声音等。患了脑膜炎的宝宝的前?会出现隆起和绷紧,有些宝宝患脑膜炎后会出现特殊的皮疹(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扁平,指压不褪色)。
一般情况下,出现初始症状后很快就会发生进行性嗜睡,偶尔会出现昏迷或惊厥等症状。
脑膜炎对宝宝的危害很大。如果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展到危险阶段。宝宝的年龄愈小,大脑受损伤的机会就愈大。严重的时候宝宝还可能出现心智障碍、大脑性麻痹、甚至死亡。
1.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连服5日。
4.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1.患脑膜炎时。脓性渗出物易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髓循环障碍。产生脑积水。常见于治疗不当或治疗过晚的病人。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可阻碍脑脊液循环;或脑室膜炎形成粘连。均为常见的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的原因。
2.除因呕吐。不时进等原因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可见脑性低钠血症。出现错睡。惊厥。昏迷。浮肿。全身软弱无力。四肢肌张力低下。尿少等症状。其发生原理与感染影响脑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潴留有关。
3.由于脑实质损害及粘连可使颅神经受累或出现肢体瘫痪。亦可发生脑脓肿。颅内动脉炎及继发性癫痫发干什么。暴发型流脑可伴发DIC。休克。此外。中耳炎。肺炎。关节炎也偶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