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肾静脉血栓形成(renal vein thrombosis)是指肾静脉主干和(或)分支内血栓形成,导致肾静脉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肾静脉血栓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发生于主干,单个分支或多个分支,也可与其他脏器血管的血栓形成同时并存。急性肾静脉主干血栓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因有充分时间形成侧支循环以改善肾静脉回流,绝大多数肾功能不全是可逆性的,以前本病大多为尸检诊断,随着X线造影技术和选择性血管导管术的进展,生前诊断增多。
疾病鉴别:
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及高凝血症和高黏滞血症可确诊RVT,病因鉴别诊断,须依赖病史,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可触及肾脏,伴有或不伴有血尿时,应注意鉴别肾胚瘤,肾盂积水,多发性肾囊肿及腹膜后出血等。
疾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 新生儿多数由于感染或胃肠道紊乱引起脱水,其他如低容量,败血症休克,窒息及镰状细胞贫血等,也常见于患先天性肾或心异常的患儿进行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与高渗状态有关,较易发生于患妊娠中毒症,难产,产前缺氧及糖尿病母亲的小儿,也可见于小年龄组无明显诱因者。 2.继发性 (1)继发于肾病:小儿多见于单纯性肾病复发后转为难治性者。 (2)继发于下腔静脉血栓:继发于下腔静脉血栓或肾静脉,下腔静脉因外部肿瘤压迫所致者,如腹主动脉瘤,肾细胞癌及淋巴网状肿瘤等。 (二)发病机制 新生儿及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多,而肾浓缩功能差,肾又有双重毛细血管循环,血运较慢,故在血液浓缩,脱水,高凝及高渗状态下,易形成静脉血栓,特别是在围产期,在较大儿童及成人合并于肾病综合征者,常与高凝状态有关,肾病时由于血浆中一些分子量较小(与白蛋白分子量近似)的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6.8万),α1-抗胰蛋白酶(5.4万)及促纤维蛋白溶解的纤溶酶原(8.1万)从尿中丢失,而一些促凝血的凝血因子如Ⅴ,Ⅶ,Ⅷ,纤维蛋白原(分子量均>20万)及抗纤溶的α2-巨球蛋白(84万)分子量均较大,不易从尿中丢失,且可随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而增加,因而处于高凝状态。 另一方面,血小板数大多呈中等度增高,聚集性及黏附性增强,又释放出β-血栓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及因子3,前二者可使Ⅹ因子活化,使凝血酶活力增加,后者参与凝血活酶的形成,还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增加,也可促进血小板凝聚,此外,由于肾病低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降低,加上用呋塞米及伴随的高脂血症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激素的应用刺激血小板生成及Ⅷ↑更加重了高凝,肾静脉血栓常见开始于较小肾静脉如小叶间静脉,上行直血管及弓静脉,甚至下腔静脉及肾上腺静脉,可单侧或双侧受累,由主肾静脉向其分支扩延者罕见,肾脏可见出血性梗死,坏死,晚期可见瘢痕,分叶及挛缩,有时可误为肾发育不全及慢性肾盂肾炎,有的可见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广泛性髓质破坏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产前发病者常伴有肾钙化或坏死,新生儿可有局灶性机化的血栓。
常见症状:
新生儿及婴儿主要特点是腰部出现一外形光滑,侧面坚硬的肿物伴肉眼血尿,可有发热,吐泻,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面色苍白,休克,肿物出现前后白细胞数增加,常导致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高渗状态及死亡,原发病症状较明显,多为高渗综合征,一般仅在腰部扪到肿物后才考虑本病,较大儿童及成人继发于肾病者,可因血栓形成的急缓,堵塞血管的大小而异,急性主肾静脉大血栓常出现典型症状;而慢性肾静脉小血栓,尤其是侧支循环形成较好者常无症状,国内外经肾静脉造影确诊者大多无症状,典型症状有: 1.剧烈腹痛或腰胁痛,可伴有肾区叩击痛。 2.常有肉眼血尿,几乎均有镜下血尿。 3.单纯性肾病患儿可突然病情加重出现大量蛋白尿。 4.肾功能突然恶化,GFR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BUN及血肌酐升高,无尿或少尿及氮质血症者多为双侧受累。 5.有的病儿可有发热及感染症状。 6.病程较长的小儿可有高血压,肾性糖尿及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肾小管功能紊乱的表现, 脱水及有高渗状态的婴儿可触及肾脏,伴有镜下及肉眼血尿是本病特征,在肾病综合征有高凝状态的患儿突然出现腹痛或腰痛,血尿,蛋白尿加重,肾功能恶化时应想到此病,上述情况下,如发现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数增加或进行性降低,血清及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或进行性降低,血浆D-二聚体呈阳性时,应高度怀疑,再进一步做确诊检查,腹部平片,B型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常规检查,如再有肾静脉肾盂造影或肾扫描显示无功能的肾可大致确诊,有条件时应做DSA或选择性肾静脉造影确诊,DSA可见到在主干血管管腔一侧充盈缺损;分支内血栓造成管腔完全阻塞者,该分支远端小分支不显影;急性时除病变有上述表现外,其余静脉分支淤血增粗,肾外形增大,慢性者有侧支循环。
需做检查:
1/3小儿有明显贫血,出,凝血时间延长,90%患儿有进行性血小板减少,后者是对本病最有帮助且简单可靠的实验室发现,贫血为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周围血象可见红细胞碎片(异形红细胞),可合并微血管内凝血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下降及凝血因子减少等,反映其在肾静脉以及重症时在其他部位(如脑及肝)静脉系统中的消耗,AT-Ⅲ下降,还可见血清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加>10mg/L(10??g/ml),血浆D-二聚体阳性以及血浆纤维蛋白降低<2g/L(200mg/dl),但以上所见多为急性发病者,目前尚无确切的指标预测肾病合并肾静脉血栓的倾向,现较普遍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可增加血浆黏稠度,直接影响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如同时合并血小板数升高,血浆纤溶酶原下降及抗凝血酶Ⅲ减少则预示血栓形成的危险,但如已有消耗性血管内凝血,则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数均可进行性下降, 非创伤性计算机断层扫描(CT)。 B型超声波及Doppler超声血流图阳性有助于诊断,但欠敏感,可用于肾静脉主干大血栓的诊断,腹部平片可显示肿大的肾脏及晚期有钙化;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肾脏的大小,尚可看到大血管内的血栓;肾静脉肾盂造影或肾扫描显示无功能的肾可大致确诊,静脉肾盂造影(IVP)在较大儿童有帮助,急性者90%以上可显示肾脏梗死区的整个肾脏或某些节段无功能,有的可见患侧肾脏增大,显影延迟,成人无症状者大多正常,有的可见输尿管近端侧支循环压迹,但在新生儿因显影差以及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应用肾扫描代替,逆行肾盂造影可能正常,或因水肿有肾盂充盈不全,坏死的肾组织易被输尿管导管穿通,造影剂注入肾盂可渗透并扩散到液化的肾实质,下腔静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的静脉相。 因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而逐渐被淘汰,确诊需用经皮股静脉穿刺选择性静脉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或静脉分支不显影,如引流延迟可能为小血栓,发病缓者如为左侧尚可见到侧支循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近年来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效果好,用药剂量小,造影剂浓度低,且可用于肾功能低下者,肾静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查,并发症较严重,如血管穿通,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内膜损伤可诱发血栓(肾静脉及下肢静脉)及肺栓塞,故不做常规应用,应慎重选择适应证。
疾病预防:
感染或胃肠道紊乱引起脱水常可发生本症,应积极预防治疗,及时纠正脱水,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中毒症,难产和糖尿病,因前述母亲的小儿易发生本症,对于肾病高危患儿应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积极预防本症的发生。
并发症:
病程迁延者可并发高血压,肾性糖尿,可并发肾功能衰竭,高渗综合征等。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